臺灣推動「性別主流化」之我見

公務部門科員 廖順康

一、緣起:

   維護婦女權益、促進兩性平等,不僅是我國憲法所規定的基本國策,亦是現代民主國家的重要人權指標,現任婦權基金會江董事長宜樺曾說過:「讓今日女權的一小步,成為明日人權的一大步。」。隨著兩性平權意識的抬頭,我國自2009年起即將「性別影響評估」納入中長程個案計畫推動,期使各機關在計畫撰寫與政策制定過程中確實納入性別觀點。

二、首要詮釋「性別定義」?

  經參考「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等相關書籍之評論後,本主題主要係探討從性別研究理論與女性主義觀點來診斷台灣社會諸多現象,讓我們看到台灣性別關係複雜多面的事實。  (一)狹義解釋:指生理性別,即男性、女性。  (二)廣義解釋:除指生理性別外,尚包括心理性別,即男性、女性、同性戀、雙性戀、具有女生氣質的男生(俗稱:娘娘腔)、具有男生氣慨的女生(俗稱:男人婆)。 ※以下僅針對狹義解釋方向撰寫文稿

三、性別刻板印象:「男尊女卑」、「男強女弱」  (一)男性:陽剛派-勇敢、獨立、理性、果斷、堅毅、主動......。  (二)女性:陰柔派-溫柔、整潔、文靜、同情、依賴、被動......。

四、性別刻板文化(引言):  (一)台語民俗歌謠:   雞公早早啼,做人媳婦早早起,入大廳擦桌椅,入灶腳洗碗筷,入房間做針黹,哦老兄哦老弟,哦老家親母賢教示。說明:女性長大後若想要結婚嫁人,就要步步為營,以免發生問題。  (二)台語諺語:   1.一欉肉豆,卡好三個查某囝。說明:一株扁豆勝過三個女兒,因為女兒養大了是別人家的,扁豆卻可以養活家裡的人。這是"重男輕女"的性別岐視。   2.雞角啼應該,雞母啼著刣。說明:意指女性有才能是禍非福,這是舊時大權在握,但缺乏自信心,充滿自卑感的男性用來壓迫女性的藉口。   3.在厝,查某囝皇帝;出厝,查某嫺大細。說明:女孩子出嫁前,在家像個皇帝,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出嫁後,卻要一手包辦夫家大小家務,淪為真正的"女僕"。  (三)開車文化   很多男人認為女人不會開車,一看到轉彎沒有打方向燈,停車停不進停車格,就會說:「開車的一定是個女生」。可是當看到開車的竟然是個男生時,就會說:「XXX一個大男人,怎麼開起車來像個女人一樣!」。弔詭的是,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顯示:汽車肇事率男性駕駛人是女性駕駛人的7.4倍;肇事原因主要是超速、未注意車前動向。那究竟是誰比較會開車呢?  (四)廁所文化   廁所乃民生大事,豈可輕忽?還記得以前公共廁所,女生上廁所要收2-5塊錢的景象。有人說:觀察一個國家的公共廁所,可以衡量這個社會兩性平等的程度。為什麼公共場所裡,男廁總是暢行無阻,而女廁卻是大排長龍?逼不得已時,男生路邊、野外、車內加保特瓶即可就地解決;而女生就真得...非---常不方便。上廁所小便對男人而言,只不過是舉手之勞,甚至還可以空出一隻手拿報紙看報,都綽綽有餘。所以根據醫療統計數據:得膀胱炎的人,女生占絕大多數。

五、父權社會v.s平權社會:

  台灣從過去時代的父權思想、父權社會、大男人主義傾向至推行婦權運動下的今日有哪些不同呢?

  (一)婚姻習俗方面:傳統社會從訂婚到結婚的儀式,出現較輕視女性,偏重於夫家,或是期待日後添男丁的刻板觀念。現今台灣的婚配儀式,不但有多元化選擇且富有創意,雙方在對等關係下完成人生終身大事。重點是:「嫁出去的女兒,不再是潑出去的水。」。

  (二)年節祭祀方面:傳統習俗中,年節與祭祀文化明顯呈現「男女有別」之現象,女性地位亦被貶低。現今,民間習俗也有女性擔任主祭者,抬轎的工作也可以勝任。

  (三)生育習俗方面:從「重男輕女」到「生男生女一樣好」再到以下這個對白:「我有三個兒子,真羨慕你有三個女兒。生女兒好,女兒比較貼心。」

  (四)職業成就方面:長久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限制女性的發展,有女性為家庭退出職場的;也有身兼數職的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的情形相當普遍。例如:有很多的職業婦女,一個人當二個人來用、甚至當三個人來用,白天上班八小時、晚上回家要燒飯、洗衣、帶小孩、照顧公婆,還要兼職做菲傭的工作,打掃、抹地樣樣都來。讓我非常敬佩,所以說呢?家事是兩個人的事,要講男、女平等,就要從家事分擔做起。男人除了無法懷孕生小孩之外,其實很多的事情,都不該分為該男人做?或該女人做?如果到現在還存有一絲絲沙文主義的思想,那就表示他還不懂"互相尊重"四個字。又如何能做為小孩子的表率呢?

六、平權社會透視鏡&強心針:

  男人,您還在認為女人就一定要是"小鳥依人"嗎?答案是:錯了,現代女性已經可以"展翅高飛",而且飛到你、我都抓不到的地方去了。通說:當人類的覓食行為或生活作息不再需要耗費體力時,男女是一樣的。試想:為什麼某些事情認定只有男生可以做?而女生就一定不可以做?從過去時代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歧視、矮化觀念,甚至過去一直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現在都一一獲得了驗證,飛行員、船長、外科醫生、副總統、副院長、將軍、警察局長、教授、博士、計程車司機、大樓警衛、部會首長、縣市長、......還有更多更多的工作都出現了女性擔任,而且還身任的非常好。甚至國外有女總理、...等等。現代的女強人非常得多。

※以上寫了這麼多,重點是什麼呢?重點是:男人不必逞英雄;女人不必當花瓶。其實男生也可以很soft(很柔軟);女生也可以in起來(很剛強)。

七、婦權運動演進過程:

  1975年,聯合國受到全世界各地婦女運動的影響,開始重視婦女問題,因此將1975年定為「國際婦女年」。

  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被譽為國際婦女的憲章。迄今,已有186個國家簽署加入(台灣在2007年簽署加入)。

  1982年,台灣第一本女性主義雜誌「婦女新知」創刊,開啟了婦女運動史。

  1995年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首度提出「性別主流化」一詞,在國際間被視為推動性別平等之重要策略。

  1997年,我國政府設置跨部會的「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內政部為幕僚機關)。

  1999年,成立「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主要扮演政府和民間各界的溝通橋樑。

  2002年3月8日我國性別工作平等法施行

  2008年完成籌設「台灣國家婦女館」,係屬國家級的婦女館。

八、現存社會現象實例:

  推動「性別主流化」時至今日,確實慢慢改變了一些人原本固守的價值觀,惟現今社會仍存有一些潛在不合理的情事。如工作中,女性有可能因為懷孕、生產、哺乳的行為,而受到種種限制。甚至到後來竟逐漸轉變成以女性的生理限制為由,有意的排除女性的參與等情事。  (一)案例1:女性生理假執行情形如何?   自從女性生理假納入性平法規範後(第14條 女性受僱者因生理日致工作有困難者,每月得請生理假1日),在公部門執行或許沒問題,但在私部門企業,女性人員本身不敢請假,忍著不舒服仍去上班,害怕丟了工作。甚至有些老闆不晉用女性人員,寧可進用男性(簡單來說:這個工作男性可以做,就不會進用女性)。  (二)案例2:台鐵實施女性專用車廂相關探討。   臺灣鐵路管理局參考日本東京在上班尖峰時段,推出試辦女性專用車廂乙案,以因應性騷擾問題,本來是美意,但由於配套措施不足,在社會輿論下不了了之。例如:夫妻、情侶必須分開、無法律約束(無罰則),僅能柔性勸導,甚至也有女性不贊成此方案。

九、結論與建議:

  行政院吳院長說過:「一個好的政策,必須透過有力的行銷,以獲得民眾支持與認同。」。比方說:以前「國防安全」,民眾原本一直認為那是政府國防部的事,可是經過10多年來的努力,包括近年來國防部一年1至2次的種子教官的宣教下,至少已經從「國防安全」演進到「全民國防安全」,把國防安全帶進到全民意識。同樣地「性別主流化」未來如果可以做到「全民性別主流化」,將性別意識的觀念及尊重,不僅只是對女性宣導,而是對全民宣導,以獲得大家的認同與支持。再來要透過立法,以法律規範,以形成自然而然就要遵守的事。舉例來說:開車要繫安全帶、喝酒不開車、騎機車要戴安全帽等等,有哪一項不是透過法律規範及訂定罰則,才做到全民該遵守的事。

  政府已預定於民國101年實施組織改造作業,行政院將設「性別平等處(屬正式編制,非任務編組單位)」,以展現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的決心,大家也都在觀望。於政府組織改造後,建議該單位參考現有推動性別主流化的成果,訂定近、中、長程施政目標及推動計畫,期使性別主流化業務不再是邊陲業務,以符合全民的期待。

十、補充說明:

 (一)性別主流化的終極目標就是兩性平等。  (二)兩性平等不等於性別平等,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是一條很漫長的道路,但它值得大家同心努力(關心)。

十一、參考文獻:

(一)「台灣國家婦女館」宣導摺頁 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編印 (二)「台灣國家婦女館-台灣習俗文化與性別特展」宣導摺頁 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編印 (三)認識「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宣導小冊 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編印(四)「空間就是性別」書籍 畢恒達著 心靈工坊出版(五)「大年初一回娘家」書籍 蘇芊玲、蕭昭君著 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六)「性別分析」書籍 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編印 (七)「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書籍 黃淑玲、游美惠主編 巨流圖書公司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