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

紐約房屋業務代表 林艾慧
  小時候,每年夏天回媽媽的娘家--宜蘭過暑假,是我們這群住在台北市的都市小孩最快樂幸福的期待。通常我們會坐凌晨4點多的早班平快車,在黑夜中,火車帶著我們在山林間穿過一個個山洞,然後在天剛微亮的晨曦中看到太陽從太平洋海上升起。媽媽的家在宜蘭五結鄉,一出火車站,媽媽會叫一輛三輪車,載著五六個小孩的三輪車輾過鄉間的小碎石子路,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綠油油的稻田。在稻田的中央,圍繞在一片高高的竹林裡就是外公的三合院,有偌大的廣場,有好幾個榖倉,乾稻草堆疊的草屋,還有傳來一陣陣豬屎味的豬舍,在竹林底下穿梭自如的雞群鴨群。

  在鄉下過暑假,總有許多新鮮事,表哥表弟們會帶我們去攔水壩划小舢舨船,到田埂邊挖毛蟹,去菜園拔菜摘水果,騎腳踏車到海邊,夜晚躺在廣場數星星。

  但等到長大後兄弟姊妹各自成家,沒有冷氣的火車已停駛,我們都直接開濱海公路回宜蘭,往外公家的碎石子路已鋪上了柏油,青翠的竹林已剷光,三合院改建為一棟棟的透天別墅,昔日屋前的小溪也已拓寬成大馬路,舅舅們早已不再下田。廢耕的稻田爬滿著福壽螺,兒子好奇的拿些小石子丟過去,只見一坨坨粉紅色的卵像炸彈散開。此時不禁感嘆兒時嬉戲遊玩的景物竟已全非,所以每當人們讚嘆冬山河親水公園規劃建設的多好多棒時,其實浮現在我腦海裡的還是外公家的三合院,幫浦機清涼的水,竹林下的微風,小溪的魚,田邊的蟹。

  近幾十年來整個台灣經濟發展蓬勃,到處不停的在建設,文明像一股巨輪般從城市延伸到鄉村,雖然美麗的青山綠水依舊在,但我們留給後代子孫的環境卻是一代不如一代。進步文明與環境保育在矛盾衝突中同步發展,幾次的土石流洪水也讓我們領教到大地反撲的力量,但願每個人能帶著這份省思,表達對大自然的珍惜,傳遞這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