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人權靠親師生一起努力

台北市仁愛國小校長 胡應銘

  The campus human right depends on the par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ke great efforts together

  在教育界三十幾年時間,見證台灣教育的進步和成長的歷程,在社會學習領域的部分,曾經參與過教育部國立編譯館有關教科書的審查,目前也參與教科書編撰。體認目前教育重視的重點,在社會學裡談到人與人之間相處與人權比較有關的,包含以下幾個部份:

  第一:生命教育

  第二:隱私權

  第三:學習權

  第四:身體自主權

  再來就是相互尊重、包容、接納、同理心。包括家暴/性別平等,這些都是我們目前社會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除了教科書以外,我們還有所謂的彈性課程,希望利用彈性課程加強這一部分,讓我們的孩子能在一個比較快樂安全的環境裡學習和成長而懂得彼此相互的尊重。最近校園所提到的像”阿魯巴”故意碰撞學生身體等等事件,其實在社會學習領域裡已經提及,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課程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互結合。

  1. 互相尊重減少語言衝突

  在校園中老師有時候會被家長投訴,比如說語言暴力,肢體上的暴力,有時候老師講話可能會刺傷小朋友,甚至於發簿本的時候用丟的,讓家長覺得不夠尊重。當然人都有情緒,老師也會有情緒,這一部分我們確實要請老師做自我調整,至於家長的部分,有時候直接到學校責罵其他的孩子,如此會讓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這也是應該要避免的。孩子和孩子之間如有衝突,希望透過老師來解決,必要的話,學校會要求雙方家長約束自己的孩子,有錯的一方則應該向對方致歉,不要讓孩子覺得有被恐嚇或是威脅的心理壓力。他們年紀比較小有時不明白事理,需要透過教育的方式來做解決,學校不希望演變成家長和家長之間的對立與衝突,其實孩子的想法都是很天真的,有些行為他並不知道會有那種後果,也不知道它的嚴重性,其實透過教育的方式都是可以解決的,弱勢的學生,需要我們關心他,有個孩子是重度的聽障,他戴助聽器,助聽器對他來講等於是他生命一樣,如果有人去拿他的助聽器,或是故意去碰撞的話,他強烈的防衛心理就出現,也會沒有安全感,孩子聽力不是很好的時候,他所接受的訊息常常是錯誤的,或是片段的,如此更容易產生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而我們是不是可以對這一些孩子多一些了解,多一些關懷與包容,就可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對聽障的孩子而言,我們說話的速度應該放慢一點,一字一句要說得清楚,當然還要問對方聽清楚了沒有,這些都是因為學校教育環境裡,有了這些孩子後,才讓我們慢慢了解,這些孩子是需要被關心的,其他如腦性麻痺的孩子,我們應該更加的包容,給他更多的關懷。

  2. 人權需結合生命、身體自主權的教育

  人權部分,除了教科書外,也是學校的重點工作,例如我們推展的性別平等教育,有性別平等教育週,有繪畫比賽等等,此外我們學校還有一個生命工作坊,專門在推動生命教育。有時會請學者專家來演講,或是透過老師的討論,或是配合節慶推出一些活動,如母親節,推動「沐足感恩」活動,幫媽媽洗腳,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多一些體驗學習的機會,還有一些宣導活動,,例如關於身體自主權的部分,利用朝會或是其他的時間來告訴我們的小朋友。此外,有些家長因為監護權官司的問題,沒有監護權的家長想要進到學校來探視孩子,基本上都需要經過監護全人的同意,有時甚至要請警察來解決,我們覺得監護權是屬於誰的,那應該誰就有探視的權利,如果沒有的話,必需經過對方的同意,或者經過法院的判決等等,有些則是因為家暴,孩子可能有恐懼的心理,監護權人不希望對方來探視孩子,學校事先都需跟家長們做一些溝通了解,詢問他們是不是同意,若是同意也應在老師的保護之下,才可讓對方來探視。

  3. 人權需要多一分關愛

  台北市教育局長曾說過:「要把愛活出來」,透過教育的過程把愛活出來。我覺得社會也應該多一點關愛,人與人之間多一分的關愛,多一點的體諒與包容,甚至多一份的尊重,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需要一起來推動的,也是每一個人應該念茲在茲的一個問題,希望社會更和諧,人與人之間能相互關懷。 最近報紙上登載有關媽媽帶著孩子一起走尋短,其實社會如果多一分的關懷,這種情形應該是可以避免的,而且生命是「天賦人權」,即使是父母親也不能把孩子視為是自己的財產,任何人都不該把孩子帶走,這是很殘忍的事。況且孩子曾在卡片上寫了一些話,看了讓我們覺得非常傷感,畢竟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的社會應該痛定思痛,大家一起共同來省思與檢討,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其實這個社會很多人都富有愛心,很多人都願意伸出援手,很多人願意給別人多一分的溫暖,甚至於多給別人一分扶持,除此以外,我們也應該主動的跟相關單位尋求協助,相信這些憾事應該都是可以避免的,希望這個社會是個「志工的社會」,每一個人除了做自己的本業之外,也能參加志工的工作,多為別人服務。

  其次是社會福利的措施,我建議應增加相關的社工人員,學校裡的輔導人員。目前教育部也在學校裡設置了相關的輔導人員,但是我們覺得目前人力還有不足,社工人員可能也不足,一個縣裡面大概只有幾個社工人員。有很多高風險的家庭是需要被關懷的,除了提供社工人員之外,目前我們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協助這樣的家長? 不管是從法令方面還是從人員配置,都應該持續的來做。

  我建議可以從自己的社區開始,過去我們有所謂的社區總體營造,我們看到了社區風貌的改變,無論是從心理的層次,精神層次,我們都應該多加關懷,形成一個生命的共同體,社區裡有活動,大家一起來共同參與,社區裡有問題,大家也一起來共同面對,共同來解決,尤其是心理問題,社區裡也應該有類似社區的心理師,可以提供相關的諮詢協助,我想這部分應可慢慢建立起來,大家共同建設一個愛的社會。

  4. 人權需要透過教育,學習成長

  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父母,相信這是每一位父母親都應該要學習的,有時候是結婚生了小孩之後才慢慢去學習,所以有人說第一個孩子是靠書養,養育的方式是要透過學習。有時候大人要跟孩子學習,孩子本身的成長過程,有時候反而是我們的借鏡,所以我覺得父母親是需要不斷地去學習,也可以透過立法的方式來協助父母親,關於親子部分的親子教育法,須強制父母親接受一些教育,剛結婚生小孩的父母必須給他們一些教育。

  在學校,老師相關知識的提昇,老師多一分關懷也很重要。如果老師接受到來自孩子特別的訊息,及時向相關的單位求救,也是在保障學生的人權。例如學生提到媽媽殺人,而我們追查的結果,原來是他做夢,透過我們了解這樣一個孩子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夢,可能需要跟家長保持連繫,進而多去了解孩子,多去關心孩子,多去發現孩子心理上的問題,早一點提供他們援助,相信很多問題是可以迎?而解。

  每一年學校都有一個愛心送暖的活動,孩子年紀雖小,但每個人都有助人的能力,像最近青海大地震,若每個人捐三十塊錢,可以讓受難的人生活一天,過去我們也曾經捐款,募集蓋了一間仁愛教室,三千多位學生,每個人都很熱心,總共募了五十幾萬,孩子確實是可以做得到,而且看到教室蓋起來,他們也會很有成就感,從幫助別人過程中感受到心靈的喜樂,我想這種快樂不是一般物質可以相比的。

  5. 人權教育需要親師生一起努力

  課堂裡,我們在討論時,須讓別人發言完後,其他學生才可以發言,這也是一種尊重。多元的聲音必須被呈現,我們要尊重最後的結果。過程是很重要,比任何結果都重要,所以過程當中讓孩子去體驗實踐民主的精神,要容忍異見,要接納別人,要有平等的觀念,這些都是從過程當中慢慢去體會的。記得我們有一個孩子,個同學,常常打同學。遇到這種情況,由於處理過程需要,進而了解他的家庭,後來發現其實他是缺乏關愛,此時,您就可以發現家人的關愛是多麼重要了。

  部分學生也有學習遲緩的問題,三年級卻只有一年級的程度,所以很多作業沒辦法自己完成,當天我們立即舉行座談會議,討論如何協助這位學生,我覺得可以從他的興趣去著手讓他願意學習,關於課業部分,因為他都聽不懂,跟不上,回去也沒辦法寫作業,其實上課就沒有意義了,所以課業的部分我們要讓他逐漸地趕上,但不要讓他在教室裡成為一個陌生人。從他有興趣的地方著手,讓他有成就感,透過教育的過程把愛活出來,孩子還是有機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