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人權=教育良方

快樂小太陽安親班組長 張晴珈

  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型態不斷的變遷下,現代一般的家庭大多要以雙薪收入,才能維持一個家庭的基本開銷所需,又或因為孩子生得少,家長對於孩子成長過程相對重視地情況下,尋求專業的協助成為不可或缺的需求,觀察坊間琳瑯滿目的育嬰、育兒成長專書或教材即可窺知。而安親課輔班也在現今社會型態的需求下,應運而生。

  但是根據筆者從事安親課輔工作十多年的觀察中,發現安親課輔班給人們的觀感,存在著兩極化的現象;有大力支持其存在的必要者,亦有抱持強力反對的意見者,而這兩者大多數又是與安親課輔班最為息息相關的兩種人,一為家長,一為學校老師。支持的一方認為,安親班的存在確實替忙著拼經濟的家長們,分擔了一大部分指導孩子學習的家庭功能,也間接在學校的教學上提供了一些輔助作用﹔然而反對意見者,則認為安親班狹窄的學習空間以及與正規學校教學觀念的衝突,扼殺了孩子正常的學習發展,扭曲了教育的價值。不可否認的,這兩者所持的觀點都有其討論的必要,但過於極端的看法,也容易產生盲點,而產生對立的態勢,這對於大家所最關愛的角色─孩子並非福氣。因此,如何在這兩者之中取得陰陽平衡之道,實為重要的課題。

  曾經一位學校老師在下班後還不遺餘力的一一打電話給他教學班級的家長,苦口婆心的勸告家長不要將孩子送往安親班,並且也引導上安親班的學生拒寫安親班的作業,此舉讓家長陷於兩難的窘境,孩子也無所適從。然平心而論,我們並不能否定這位老師的用心良苦及維護學生的心情,雖然在混亂了一段時間後,孩子最後還是照著安親班的課程安排學習,但仔細分析起來,其實並沒有誰是贏家,而是「四敗俱傷」的結果─老師的挫折、家長的矛盾、孩子的困惑以及安親班的無辜。如上述這樣的觀點衝突其實沉?已久,尚無得到有效的解決之道,目前仍然繼續各行其是。

  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高達七成四的孩子放學後是到安親班或補習班報到,由此可證,在現今台灣社會因教育制度或者家庭因素以致於對安親機構的需求,是如此的迫切,既然無法否定安親班的存在,大家就必須以較開闊的心胸去接納,與其一昧的反對,或過於依賴,還不如選擇用積極的態度去改善各環節的其缺失。因此,許多偏頗的想法與觀念必須先釐清,無異是當務之急。

  (一)付出學費=名列前矛?

  為數不少的家長認為,既然已經繳交安親費用,理所當然的應該要交換對等的代價─孩子優秀的課業成績,原本也無可厚非,但是要知道孩子並非一般的商品,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有思想也有情緒,甚至資質能力和專長也各不相同,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一致的優秀成績。但是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避免人數的流失,以及同行競爭的壓力,大家就各憑本事出奇招,想盡辦法硬是把孩子的成績拉上來,所以安親班最為人所詬病的管教失當造成孩童心靈創傷、過量的複習卷使孩子腦筋僵化的後遺症,就因此產生了。究其原因,一則因為目前台灣教育制度的關係,家長很難跳脫對成績的迷思,往往忽略孩子其他的表現,另一則因為大部分的家長很少有機會指導孩子課業或者其他原因,以致於對自己的孩子不夠了解,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應該在課業上要有更好的表現。曾經有一對兄弟,哥哥數理能力優秀,課業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而弟弟在藝術天分的表現上,經常有驚人之作,但家長竟要求安親班要將兄弟教導出一樣的成績,諸不知這張漂亮的成績單的背後,抹煞了多少孩子的其他更好的天份表現。

  (二)家長┼孩子=親子?

  現在因講究多元化的學習,因此除了抄抄寫寫的功課之外,學校老師們無不費盡心思,想要讓孩子有活絡的思考空間,精心設計許多學習單、親子互動的作業以及資料的蒐集與觀察,這些作業成品應該是五花八門,應可期待孩子的創意表現,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是,安親班為了職責所在,代替家長將所有的作業包山包海的協助孩子完成,才能對家長有所交代,所以可想而知,當學校老師收到這些安親班老師的「傑作」,心中除了哭笑不得外,一股怨氣無處發洩也是想當然爾的事情。有一位家長言明所有的作業一律都要在安親班完成,包括孩子的作文,但是作文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與引導,在安親班有限的時間,要寫其他功課和複習,還要完成作文談何容易,在家長強烈的要求下,最後的結果就是,老師念一句,孩子抄一句。有一次孩子因故請假,家長竟直接要求安親班老師完成一篇作文,好讓他帶回讓孩子抄寫。家長可能因此暫時省了許多麻煩,但是將來孩子要如何面對接踵而來的學習階段呢?

  (三)我猜┼我猜=猜猜猜

  現在學校使用的教科書版本琳瑯滿目、五花八門,每一種版本都有其自成一格的編排方式、教學重點及教學方法,有時學校老師也會加入自己的教學觀念或補充不同的重點,讓學習方法更多元,但安親班通常就只依賴市面上出版社所販賣的教材指導學生,孩子作業的呈現上就顯得較單一化,而破壞了學校老師教學的美意,甚至有時安親班和學校老師所教授的方法還會有所出入,最後的答案也會不相同,往往會發生孩子作業被改回來時,一再被老師打叉,大家都猜不到老師到底要的是什麼過程或答案。會發生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安親班和學校老師沒有溝通管道,或者安親班不清楚老師對安親班的觀感如何,而不敢溝通,往往要透過孩子或家長做二手的溝通,若中間的傳達有誤差,就加深彼此更深的誤會。

  許多的弊病會一再的發生,其實就是欠缺良好、平等的溝通,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的人權問題。不論是學校老師、家長或安親班其實都是站在教育的第一線,彼此沒有暢通的溝通管道,如何期許孩子能夠有正常的成長。

  溝通+人權=教育良方

  而在溝通之前的首要之務,是釐清每個角色所扮演的位置。學生的學習當然還是以學校教育為主流,一切應以學校教育的宗旨為依歸,安親班並不能踰越學校老師的權限,而與孩子成長關係最密切的環境當然非家庭莫屬,所以安親班更無法取代家長的位置。安親班的定位應該是提供孩子從學校放學到回到家裡的一個中繼站,是一個配合學校老師及家長的一個輔助引導的角色。所以,應該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建立一個溝通管道,讓彼此都有共同表達意見以及交流的機會,在教導孩子上達成共識,才能避免一方偏頗的想法 ,否則結果受苦、受害的還是孩子。

  家長不能因為交了錢給安親班,就想一勞永逸,只想看到最後的成績結果,孩子的成長有許多層面,應多跟老師討論孩子的其他表現,建立鼓勵的方法,與學校老師及安親老師多合作協助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孩子才能健全的成長,若以經濟效益來講,花同樣的錢,不是比只要求成績,獲益更多嗎? 有一個國小五年級的女學生,數學成績向來低落,而相當沒自信,父母親與安親班老師永遠是在談如何提升孩子的數學成績,可說是用盡了辦法,但助益仍然有限,後來大家發現到這孩子有一副天生的巧手,對於手工藝方面有特殊才華,就鼓勵孩子多在這方面創作,一段時間後,竟然連數學成績也跟著提升了,因為孩子充滿了不同的自信,無形中反而提升了學習能力。

  根據第十四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宣言」中提及,由於兒童的身心未臻成熟階段,因此無論在出生之前或出生之後,均應受到包括法律的各種適當的特別保護。我們成人也最常用「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來凸顯對孩子的重視,但是往往卻容易忽略孩子也有應該享有的權利。為人父母者常常很容易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財產,報端上層出不窮的家暴、自殺事件,固然是這種錯誤觀念下造成的悲劇,但是將成人自己的榮譽得失加諸在孩子的身上,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名號,不斷的要求孩子學習許多不必要的才藝,或者強迫孩子照著安排好的志願去拼命,讓孩子承受過多身心的壓力與成長的疲勞,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虐童」嗎?因此,當我們成人們在為孩子做溝通時,絕不能將孩子的意願、想法屏除在外,在將許多的利弊得失分析給孩子聽時,必須同時非常尊重孩子的選擇,也許孩子的選擇不是所謂的最好的,但是,這卻會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到審慎選擇、承擔責任、承受挫折的能力,具備這些課業成績以外能力,應該是我們更該重視的。

  陪伴孩子成長沒有人有權利缺席,期待在大家正向力量的通力合作之下,帶給孩子如陽光般耀眼的學習環境與未來,讓孩子的學習沒有陰影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