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存權的保障

由工程師節談起

泰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計畫經理 李正南

  工程之目的首重就是保障人類生命的安全,我國工程師節訂在每年的六月六日即是希望工程師們能效法先聖大禹治水的精神,為保障天下蒼生的生存而努力不懈。然而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人類生活的唯一環境-地球也正在尋求平衡,包括海水位上升、超強颶風產生、氣候的極端異常形成森林大火、乾旱、水災、冰棚瓦解等等,都已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開發工程的新挑戰。

重新學習順應自然,保障人類生存權

  二千二百多年前,大禹因治水成功,廣受人民愛戴。其成功的主因是大禹的治水策略採用「疏導」取代「防堵」,順應大自然才能真正為人民帶來大自然的恩惠,創造大自然與人類的雙贏。在大禹治水之後,中國九州才開展了以農立國的基礎,一直傳至現在。以台灣而言,工業社會甚至是在1970年代才逐漸轉變形成。自古以來中國一直秉持著祖先的教誨,將地球視為是一個生命體,不敢隨意地去挖取礦藏等地球資源,以發展工業及繁榮經濟。然而隨著西方工業社會與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列強的侵略下,終於還是得朝向工業社會與資本社會發展。然而,值此地球環境急速劣化的時刻,中國雖然已逐漸成為世界的經濟強權,而台灣也是亞洲的四小龍之一,兩岸政府與人民實應該重新學習順應自然,保障人民生存權,做為世界人類的先鋒。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榮譽副主席暨台灣區主席洪道子博士在其論文「世界公民應重視世界公民的人權發展」中曾提到「地球可以沒有我們,我們卻不能沒有地球」,為人類與地球尋找一個平衡,保障人類的生存權,是新世紀工程師的責任,也是全世界所有世界公民應該重視的優先課題。

宏觀看世界,落實永續發展

  政府首先應該確立國家制度與法律對人民生存權的保護,並且應該宏觀地以世界公民的角度,重新審視國內制度及法律均為維護人權與順應自然而制定。而非僅以經濟成長為國家治理成果的唯一指標。應該先確立國家永續發展的目標。例如對於國土與自然資源的利用,國內許多學者專家也曾就此提出建言,像是台大教授李鴻源博士在其論文「適應異常氣候之治水調適策略-總合治水」中,就有提出「綜合而言,治水,其問題不在工程技術,而在國土規劃。面對未來不可測的氣候災難,國土規劃是最有效根本的防治辦法。國土規劃不單是土地的合理開發、分配和利用,應該是一套涵蓋價值觀念、法令制度、行動實踐以及管理執行的體制,最重要的是整體社會價值觀的扭轉。整體價值思維如果不改變,祗圖近利,祗看這一代的享受,用盡所有資源,不考慮留給後代子孫好山好水,那麼國土復育不可能達成,永續發展永遠只是無意義的專有名詞,不會有具體落實的真正行動。」

  台灣的永續發展首重台灣人民的生存權,然而台灣人不可能自外於地球的世界環境,因為地球環境的改變已影響到台灣人的生存,因此政府應以更宏觀的角度重新審視如何保障台灣人的生存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