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海洋國家公園的角色與責任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主任 張仲佐

一、發展現況: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我國海域中發育最完整的珊瑚環礁,擁有島嶼海岸林、潮間帶、海草床、潟湖、珊瑚礁及海洋等各類生態系,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且珊瑚礁素有海中熱帶雨林之稱,東沙環礁緯度僅略低於墾丁一度,因介於大陸與大洋之間,氣候明顯受到季風影響,冬季吹強烈東北季風,夏季時則為西南氣流及颱風。季風對於東沙島有極大的影響,除了鋒面與颱風帶來珍貴的雨水之外,劇烈的天氣現象也影響島上生物的生息。

  內政部於96年1月17日公告劃設為我國第一座海洋型國家公園,園區面積廣達353,668公頃,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本處)於96年10月4日成立,並於97年3月4日成立東沙管理站,派駐人員推動各項保育研究工作,如原生種植物復育及外來種銀合歡移除,劃設海洋生態觀測區,執行環境監測工作並協助各項委託研究,目前東沙管理站人員有九員。

二、東沙管理站即將落成肩負海洋保育及研究任務:

  東沙管理站辦公廳舍(含研究站)整建工程,業已於98年12月完工,另東沙島管理站員工宿舍整建工程則預訂本(99)年4月完工。東沙管理站係改建自留置室,其為二層樓建築,一樓備有綜合實驗室、研究討論室、潛水器材室,二樓為管理站辦公室及小型會議室,可供管理站同仁執行行政業務及召開會議之用;另員工宿舍部份規劃,可提供30人住宿,落成啟用後為本處同仁登島洽公及東沙管理站同仁日常生活場所,並可提供研究單位人員住宿之用。屆時東沙管理站將具備行政、會議、實驗及住宿等功能,成為推動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業務工作之基地,協助支援登島研究人員各項研究計畫及未來推動解說教育與生態旅遊場所。
  
三、加強海上執法落實保育工作

  東沙環礁是大洋性魚類的棲息與繁殖蔽護所,其生產力豐富並能夠成為種苗的生產地,其海域豐富的漁業資源向來為各鄰海國家漁船所覬覦,非法漁船侵入捕捉情事時有所聞,現行的保育區範圍廣大,尚需要足夠之執法人員及船艇能量,以進行驅離工作。除此,為了東沙環礁的永續經營,東沙島應加強港埠設施,除了做為海上執法、救難、發展海上生態旅遊及保育研究工作之船艇運輸的基地,並可提升人員交通及物資運補的便利與安全性,以朝向國際級研究基地前進。
  
四、建立夥伴關係

  東沙島駐島單位均屬公部門單位,各有權管職掌業務,其中海巡機關尚負責「海洋環境保護及保育」工作,實與本處推動海洋保護目標相同,在既有資源上相互支援,共同推動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尤其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面積遼闊,若能結合海巡署第五海巡隊東沙分隊巡邏艇共同執行園區巡海工作,必能強化東沙環礁內外海域珊瑚礁生態復育。

五、展望

  最近幾年學者曾對東沙地區做過幾次陸地及海域的生物調查,發現皆有相當比例的新記錄種,這個結果包含了至少三個訊息,其一是東沙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比目前已知的還要豐富,因此經常可以發現到新記錄種;其二是過境鳥類的新發現,對於候鳥冬夏之間海上遷移路徑,乃至於氣候變遷的訊息,可以獲得更多瞭解;最後是植物的新記錄,除了少數是泛熱帶性海岸植物之外,大部份屬於人為帶入的外來種,必須要加強監測移除,避免其繁衍氾濫。因此定期的物種生態調查,是未來永續管理的依據。

  東沙環礁地形特殊,是許多海洋物理現象最佳的觀測場地,目前已有學者在此進行內波的研究。除此之外,東沙環礁孤懸一方,距離人類污染源及都市甚遠,可以做為觀測地球大氣及海洋成份變化的良好固定樣點。

  東沙管理站(含研究站)將成為園區推動海洋生態保育與研究之重鎮,亦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與世界接軌的樞紐,尤其珊瑚礁生態系,擁有高生物多樣性及高生產力,且造礁珊瑚生存狀況與世界氣候變遷息息相關,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暖化現象已對地球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推動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洋生態保育工作將是一條漫漫長路,亦將會是最有意義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