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國家引進外勞是一種趨勢,因為外勞從事的工作多是本國人不願從事的工作,如果沒有外勞台灣得經濟成長會更慢。外勞對本勞的替代與排擠問題是複雜不一的,需依不同的產業分別討論。在家庭幫傭方面,外勞的替代效果極為有限,因為台灣本地住在雇主家的幫傭人數非常少,且薪資比外籍幫傭高得多。對於重大工程與工廠外勞來說,外勞的確對本勞造成部分替代效果,其中又以對原住民勞工所受的衝擊較大。 然而,將本地的失業歸咎於外勞身上,毋寧是粗糙且錯誤的!
外勞與本勞一樣,是為了生計而奮鬥的工作者,他們在台灣拿最低的薪資,卻從事最粗重最危險的工作、享受最少的社會福利。我們真正該檢討與批判的,是盲目的不斷追求經濟發展、以及只把人當生產工具的心態:正是這種心態使本勞與外勞被嚴重剝削。如果只是朋友的關係.那就跟平常人相處一樣,如果是雇傭關係,那就不同了,想想看一個人到國外工作,為了賺錢給小孩唸書,改善家中環境,剛來時心中是害怕的,所以要多給他一些關心跟尊重,朋友到家中時在他面前聊天別提到他名字,以免產生誤會,但也千萬要記得別寵壞他了,畢竟大多數藍領外勞知識水平不像台灣的那麼高,作老闆的要有一定的原則來管理他(有問題要馬上溝通清楚別托延),別用錢去買他的心,要用關懷與關心,有不滿意他的工作要有耐心的教他,給他機會學習,多教幾次一定會,一開始別以台灣人的標準看她們,要合理對待她們,別把她們當僕人,有問題用說的,別用罵的,作一個了解員工心態的老闆。
總之適度的尊重與關心他給你的回報是更多的。我們該在意的,不是台灣是否因為善待外勞而提升了多少「國際形象」,而是我們的社會是否能夠有足夠的認知與體恤,使外勞有生命尊嚴與工作的空間,而不只是生產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