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樣愛台灣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 陳茂春
  愛台灣,可以有很多方式。我認為愛台灣,應該從保育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開始。

  台灣1800公尺高海拔的溪流生活著一種流動珍貴如金的瑰寶-台灣櫻花鉤吻鮭,不僅貴為台灣國寶,亦是世界矚目的孓遺物種。十萬年以前,原本屬於洄游性的魚類,因為板塊運動和河川變遷,使得北方洄游型櫻花鉤吻鮭被阻隔在台灣的大甲溪上游,為了適應台灣特有的環境,演化出台灣特有亞種的陸封型鮭魚,台灣成為溫帶鮭科魚類分布最南端的亞熱帶國家。但是在30和40年代,隨著開發中部橫貫公路,梨山地區發展溫帶農業,造成台灣中部山區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加上德基水庫及攔砂壩的興建,改變原來的高山溪流生態,而當時保育觀念還未啟蒙,使的國寶魚因為人為的干擾及破壞造成數量急遽下降,一度面臨滅絕的危機,。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避免台灣的國寶魚在世界上消失,執行就地(in situ)保育和移地(ex situ)保育策略,累積了八項成果,分別為攔砂壩改善、復舊造林、設置鮭魚避難河道、進行護岸工程、建設污水處理廠、委託研究計畫、環境生態教育及人工復育和放流工作。其中創了台灣保育史上五項台灣第一:(一)首度改善高山溪四座攔砂壩(二)首度完成「台灣櫻花鉤吻鮭完整生活史養殖」(三)籌建「台灣櫻花鉤吻鮭種源庫」榮獲行政院建築類金質獎(四)首度進行魚類發報器追蹤研究(五)克服放流困難,重返歷史棲地。

   雪霸處從81年成立就一直尋求拯救台灣櫻花鉤吻鮭的方法,經過多年的精進,確立在「就地保育」及「移地保育」的策略下制定多項工作方針,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台灣櫻花鉤吻鮭族群野外數量已經穩定並且能夠健康的自我繁衍,滅絕危機稍微減少,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
  面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加上高山農業持續的耕種,國寶魚生存的棲地依舊破碎,面對如此險峻的環境,如何在歷史棲地中尋找適合的生存空間,將國寶魚放流在七家灣溪之外的第二、第三個歷史棲息地,成為現階段拯救鮭魚最重要的工作項目。

  雪霸處以敬天惜地的態度,關懷台灣這塊土地上所有物種,以水資源是台灣土地命脈的觀念,保育國寶魚賴以生存的溪流環境。很多人問我,「保育國寶魚對於人類有什麼好處」、「投入的保育經費不如直接挹注地方建設」等,我都從台灣櫻花鉤吻鮭生存的溪流環境談起,七家灣溪為大甲溪的源頭,匯流至德基水庫,然後流經台中縣內各鄉鎮,一部分進入自來水廠,供應大台中地區民生用水,大部份流入台灣海峽。假使國寶魚生長的不理想,表示七家灣溪水質不佳,在下游的淨水場必須花費更多的步驟才能符合飲用水標準,但是有很多溶入水中農藥和肥料等化學物質並不是能夠移除,潛在對人類的安全造成很大影響;而出海口接受到高污染的水質,會直接影響沿岸海域生態,降低漁獲量,造成生態浩劫。

  因此,雪霸國家公園在未來台灣櫻花鉤吻鮭保育共有二個方向:

  (一) 以台灣櫻花鉤吻鮭為環境指標,配合國土保育政策,減少 高山農業面積,執行棲地復舊及造林工作。

(二) 擴大國寶魚棲息環境,建立衛星族群,降低滅絕危機。

  台灣櫻花鉤吻鮭的故鄉在七家灣溪,七家灣溪的水源來自雪山山脈的黑森林。雪霸國家公園成立之後嚴格保護園區內的中央山脈,制訂多項法令及規則,避免遭受破壞。但是有形的法律只能夠規範有形的錯誤行為,無法提升該有的保育觀念及基本的登山倫理。

  常常看到許多登雪山者從台灣各地匯集在登山口整理裝備,一起觀看登山安全影片,一前一後的走在高山的步道階梯,住宿在山莊時炊煮聊天,噓寒問暖,天未亮時一起攻頂,迎接晨曦的署光,山友互相協助扶持,不分黨派,不分你我,遠離塵囂,緩和工作的壓力,共同享受台灣高山美景。雖然大家彼此都不認識,但是心中有個共同信念,台灣真是個美麗之島,我們必須要愛護腳下踩的這片土地。

  曾幾何時,登山的問題一一浮現,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床位、垃圾、廁所、廚餘、步道及山莊設施,當然,做為一個高山型國家公園的管理者,如何提供安全及舒適的登山環境,國家公園絕對有信心在硬體損壞的部份做維修,對於管理制度的不周全作改進,山友的意見經過討論後會納入工作重點,這些有形的做起來並不難,主要是無形的登山道德問題,非法令可以約束的,亦非短時間可以扭轉的,需要大家從自己本身做起。

   愛台灣可以從保育物種開始,進而維護山川生態,提升至淨化登山心靈。因為台灣有舉世矚目的瀕危物種,台灣有美麗的山川溪水,台灣有獨一無二的高山生態,但是我們若自己不愛惜,人為干擾及破壞若不停止,環境就會繼續的惡化,屬於台灣特有的物種就會滅絕,最後承受的一定是我們自己。
期望大家能夠「敬天」,以更謙卑的心來尊敬大自然;「惜地」,愛護我們所生存的每一吋土地及物種;「愛人」,愛自己認識及不認識的人、愛理念相同及不相同的人,達到「真善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