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球從自己做起

台灣機電工程服務社管理師 周國賓

  目前全球的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包括資源稀少化,人口增加之速度大於技術之創新,資源分配不均所造成地區發展之不平衡。科技日趨進步,生活步調加快,隨之產生的副作用便是對環境的迫害,生態被人類點滴的摧毀,得到的雖然是更便利化的生活,卻也影響到我們所居住的地球。

  早在數年前就已有不少有關倡導保護環境的觀念,不斷地發出警訊用以告訴人類對環境需要及時的維護,所以不少政府、公司、商家、學校......等各個社會不同領域.都在此加以著墨。像是交通局近年來極力倡導的無車日,減少私人運具對於環境的迫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或是有些知名百貨提倡自備購物袋可加乘點數的優惠,呼籲民眾在購物時也可替環保盡點心力。而從小到大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的被告知垃圾需分類,資源都可再回收利用。

  如何讓環境能永續的發展,就是大家最需要去思考的角度了。以這兩年為例.氣候嚴重變遷及天災紛紛發生,無疑是地球生病的最大徵兆,台灣在經歷了一個暖冬之後,不論是動植物都打亂了生理時鐘,民眾更是被捉摸不定的天氣搞得暈頭轉向。再看看全球各地,年初海地發生了芮氏規模7的兩百多年來最大地震,整個國家建設毀於一旦,人民的死傷更高達20幾萬。同時北極冷氣團籠罩歐洲各地,嚴寒的氣候持續擾亂交通引發水災,不論是當地的道路或是國際的航班都受到了影響。大自然如此的反擊,我們現今要做的無非是想想該怎麼保護地球。

  能源危機也是近幾年來值得關注的一項議題,能源危機主要是指因為能源供應短缺或是價格上漲而影響經濟。這通常涉及到石油,電力或其他自然資源的短缺。然而像是燃料電池、甲醇、生物能、太陽能、潮汐能和風能這些能源又遲遲難以快速且普及的應用。迄今為止也只有水力發電和核能有顯著的效果而已。而且民眾對於現有的能源又有過度的依賴性導致銷耗的速度十分快速,若不珍惜遲早也會有枯竭的一天。

  可能大家都有個拯救地球的概念,從學校的教育、政府的宣導、相關團體的意識抬頭,.卻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做起,環境的維護怎麼看都是個大工程,就像節能減碳是最常聽到的一句口語,但真正落實的人數卻屈指可數,當然並非大多數的人對於環保意識毫無感覺,只是在社會風氣的養成下,大家早已習慣便捷舒適的生活,由奢入儉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不過民眾若有心從中參與,小地方也可以間接的降低我們對生態的威脅,少用一個塑膠袋、多搭乘大眾運輸、減少不必要的包裝......這些都是平日能輕易做到的事。面對未來的日子,務必在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下加強結構,結合現有的社會資源,用以增加民眾甚至是全球共同保護地球的理念,持續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