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權從性別平等教育做起

台南市志開國民小學教師 王貞文

  在婦女團體的努力下,台灣女性在法律地位的變遷,大幅的提升;婦女權益入憲,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制定、兩性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之制定等等,在在保障了婦女在參政、工作、教育、婚姻家庭、人身安全等權利。但傳統習俗中隱藏的性別歧視,家庭內刻板性別角色分工,卻仍然存在於我們的生活週遭。

  這,不是任何人的錯,因為這種不平等正是我們長期所處的傳統文化大環境下的產物,家庭、學校及社會教育皆應共同背負起責任來。過去,將人的「生理性別」、「性別特質」與「性別角色」三合一的錯誤做法,雖在形式上已得到解套,但是許多公眾人物的言行舉止、大眾傳播媒體的渲染報導,卻是性別平等教育的負面教材,那麼高喊尊重人權不也只淪為一種主張、一種口號、一種圖騰嗎?『社會』這個大教育環境該如何給純真的孩子們真正的性別平等教育呢?

  想要匡正長期以來的不當性別文化,學校教育是根本、有效的途徑之ㄧ。身為教育工作者皆應自本身做起,調整過去接受的傳統性別觀念,在與學生互動中傳遞正確的新性別觀念,以正確的、符合現代化的、多元的性別認知,擔起學校教育一環的責任,教導孩子尊重週遭的任何人、事、物。

  另一個最根本的途徑--家庭,父母若能經營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家庭事業,摒棄傳統刻板性別角色--生為男的就被以男孩的方式教養,要他強忍眼淚、勇敢、獨立,以便將來創業養家;生為女的,就要被要求文靜乖巧、勤勞、體貼,以便將來養兒育女;那麼孩子就可在耳濡目染中培養起正確的、實際的、實質的性別平等,發展出懂得「尊重」人權的人格特質。

  有一本書「跟狐狸說對不起」寫得很好,作者陳月霞以「自然與環保」、「性與兩性」、「校園教育生態」、「家庭V.S社會V.S學校」四大主題為主軸來描述親子間互相成長的故事。作者帶著孩子在大自然的洗禮中體驗生命是一代一代的傳衍,文化更是一代一代的累積、推廣與前進。她也藉由一家人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非常自然的傳遞小孩正確的性知識,培養健康的性態度,破除台灣傳統對「性」的不安與不自然。更在書中說明了父母如果認真的經營家庭事業,便可彰顯校園的可愛面,開發並凝聚人的「知性」與「感性」,避免社會不公不義的事件重複發生。

  只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做起,將性別平等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之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無須再強調、無須再推廣、更無須再花費一大筆經費來研究與計畫,建立性別平等尊重社會的目標就可實現,未來的人權環境必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