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業試驗所專案計畫工程師 王盧正

  近日來南港202兵工廠的山林開發一案,再度讓社會陷入兩極辯論的旋渦當中,但過程當中似乎仍是各說各話,未能有理性論述的交流,展現進步的公民社會該有的成熟表現。其中很大的一個癥結在於相關的公共政策的資訊未能完全公開,讓生技園區與都市之肺的抉擇形成社會的多數共識。

  此事之所以會引人注意原因之一在於202兵工廠是大安森林公園的7倍大,更是台北市最大也是最後的單一土地,過去因為軍事管制而人跡罕至,其綠地結合沼澤形成生態富饒的城市濕地。從近年來的環境暖化議題來看,此地絕對有其重要的生態意義,但民眾需要的是公開而專業的資訊提供其判斷:為何多達一百八十五公頃的土地,不應切出生態園區的二十五公頃?「淺山生態系」對於都市環境健康有何重要性?生態學的邊界效應理論應用在此地有何生態美景?再看政府政策決定:為何生技發展有其優先性,為何在現今仍有許多待發展的工業園區之下,生態園區不適合而會選擇202兵工廠,為何不選擇在林口?只有公開而完整的資訊提供出來,才能進一步理性的交流和減少社會的疑慮及情緒衝突,政府的政策也才能獲得民眾支持。

  政策的執行推展也需要執法者依法執行,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讓美國聯邦礦業管理局成為眾矢之的,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聯邦礦業管理局屢次在未徵得環評單位同意前即發給業者鑽探許可,英國石油爆炸的鑽油平台也是在此情況下拿得許可,即便管理局內部生物及工程專家對墨西哥灣及阿拉斯加油井鑽探計畫提出安全及環保疑議,也經常被駁回或竄改,商業利益及環境永續就像天秤的兩端,只有維持平衡,商業利益才能在永續環境的基石下不斷成長,但當上位者私心自用,一場生態浩劫也就此產生,所要面對的惡劣挑戰卻是所有的世界公民,但也只有所有的世界公民有志一同,勇敢地站出來表達心聲,督促政府以民為主,以法為規,才能改正不法情事,扭轉日趨惡化的局勢。

  馬總統於5月20日發表就職兩周年演說,說到要「環保救國」,但環保不該只有節能減碳,更重要的生態保育是需要政府以政策去推動,聯合國將今年訂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但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5月10日在倫敦發表之「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第三版,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是失敗的,全球大多數的自然環境都在繼續退化或縮小中,特別是淡水濕地、珊瑚礁、海草海底和貝類岩礁,因為人類的開發行為加速了生物物種滅絕的速度,現在我們也正自食惡果面臨著永續發展的危機。

  立法院於5月18日三讀通過「環境教育法」,從民國100年起,全體國民每年需上滿4小時的環境教育課,期望將對環境尊重的正確態度,落實到學校教育、生活教育和社會教育。微軟公司每年召開的教育高峰論壇於4月29日在嘉義市舉辦,本年度的主題即是「環境教育」,會中邀請世界各國的教育專家分享推動環境教育的心得,目前台灣的環境教育還僅止於教材製作,更深入的教育是要去改變思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單純的知識傳遞,最終的目標或許是能夠解決當前的氣候困境,獲得永續的契機。

  俗語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對反撲的自然現象,現在要做的是在面對經濟與環境的擺盪選擇中,做出最佳的平衡,而這同時需要世界公民齊心關注於自身的永續未來,大環境能夠改變是需要多方的條件配合,從上到相關政策訂定:例如產品物內容標示的規則,規定需列出產品的環境衝擊評量資訊,而工廠在生產過程中也注意到綠色製程,並結合上下游供貨系統,減少環境衝擊,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也能不光只注意成份和價格,充份運用大眾的選擇消費能力,改變企業的營運和生產模式,良善的力量才得以凝聚,未來的光明才有再現的可能。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究竟能否並行不悖?看看知名品牌耐吉(Nike)企業總部所在地俄勒岡州的比佛頓市,在這裡居民學習與野生動物共同生活,住家後院就是野生動物例如野雁、浣熊的綠色園地,居民也不隨意餵食,並同時了解濕地和綠地的重要在於讓都市的空氣及飲水品質得到保護,並對防範汛洪有極大助益。反觀寸金寸土的台灣寶島,期待執政者擁有慈悲與包容之心,決定重大民生政策能有平衡的智慧,不為一黨己私汲汲營營,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能夠放寬眼界,一同關注身處的生存環境,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追求經濟成長之餘,為自己及後代子孫留下可以永續生存發展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