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人權教育是生命的展現

臺灣觀光學院 專任教師 張雅端

  環境與人權尊重成為一個議題被熱烈討論著,這樣的現象,意謂著尊重環境及人權愈來愈受到重視,也反應出不足,因為欠缺所以需要提倡、需要呼籲。一個人人身體力行尊重環境與人權的社會,不再需要用語言文字來討論,這個理想世界的來臨,筆者以為,可期待的唯有教育。

  在東部任教,學生多來自相對弱勢的家庭及成長環境,十多年的教職經驗,既有的價值觀一再受到衝擊、被挑戰著,愈是瞭解學生,愈感受到教育的重要。身為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然而,個人的力量實在微小,大環境的狀況又總讓人有無力感,久而久之,不再期待,而只求盡一己之力。或許透過書寫與反省,互相撞擊,匯集每一個個人微小的力量,盼能激起一些火花、聚集更大的善念與力量。

  本文從一位教師的角度觀察,不談學理、沒有理論架構,有的只是在經驗中的學習與體悟,將這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政策、制度錯了嗎?

  這些年,校園事件頻傳,每次發生事情,媒體新聞播報,總是會出現:我們的教育怎麼了?這個問題值得有關單位的省思、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這些語句。校園裡也出現“現在老師難當”、“現在的學生愈來愈難教了”的感歎聲。一時間,似乎大家開始重視並思考我們的教育問題,檢討教育政策與制度。然後,下次事件發生時,這一幕幕又重新上演一次。然而,事件未曾停止,問題消失了嗎?狀況改善了嗎?是這些反省只停留在口頭上,還是做了但不得其門而入。關心教育的人都知道,我們的教育政策與制度這十多年不斷地變動,每次教改都說是為了向理想目標前進,只是,許多問題並沒有因這些改變而改善,新的問題往往又產生。這不禁讓人想問,是政策、制度錯了嗎?是好的政策制度還沒出現?還是,問題其實並不完全在政策制度!

  以教育部對學校的評鑑制度為例,評鑑訪視目的,在評核辦學績效及改善相關問題,作為輔導、獎勵及核准公私立技專校院各種申請案件之參考,以輔助及提升學校辦學績效,具有評比、診斷、考核、諮詢等功能。評鑑項目包括教務、學生事務、總務、圖書、資訊、人事及會計等行政類項目,以及各專業院、系、科、所、組的教育理念與目標、師資、課程、教學、圖儀設備、行政管理及辦學成效等專業類項目。(參見附錄http://www.tve-eval.yuntech.edu.tw/)看起來評鑑制度是有意義的,評鑑指標也是針對改善、提昇教育的目的,看起來好像沒問題,但是,為什麼在校園裡第一線面對學生的教師對評鑑會有負面的聲音。

  在學校工作的人或者會有這樣的經驗,只要遇到學校要被評鑑,評鑑就成為最重要、優先的事,全體總動員。各項準備,其中最費時繁瑣的就是開始填表格,諸如,教師參加過的研習及研討會、發表的論文、產學合作、獲獎記錄……;對學生的輔導時間、人次,各單位辦理過的活動,一個個表格、統計數字,資料愈豐富,似乎代表著績效愈好。於是,高階師資=教學品質,發表論文篇數=研究成績,輔導學生人次=認真,諸如此類的數學公式在技職校院的評鑑中存在著。筆者不否認硬體建設及設備、高階師資等對教學的品質的提升,然而,熟輕熟重?優先順位?比例當為何?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技職教育的性質與目標又是什麼?在那些厚厚一本本的文字及表格下,校園裡認真教學的老師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觸:訴諸於文字、數字的不真正等同於教學品質,也不見得是學生受益;有許多付出與教育成效是填不入那些表格,是數字看不到的。

  另一個例子是從學校得獎補款編列內容及活動項目,可以看出教育部的政策方向。教育部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生命教育,學校的課程就會出現這些課題,會辦理相關活動。這陣子宣導法治觀念的重要,學校開始舉辦法治相關的研習、活動。其實,這樣的狀況沒什麼不好,課程、活動確實也是教育的方式。只是,當這些品德教育變成只是一門門學科課程、一項項活動,主管機關從書面資料來評鑑學校是否落實這些政策,而看不到實際成效,這樣的人格品德教育只停留在觀念上,甚至是表面上。

  令人感歎的是,這是一個量化的時代,數字是評比的標準,開了幾門相關課程、辦了多少活動、參加人數;老師發表了多少論文、輔導幾人次的學生……。的確,數字會說話,但數字所呈現的意義不只是可以加減乘除的阿拉伯數字,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可能是更重要的。可惜的是,主管單位總是只看到數字的表面意義,直接以數字來評論;或有提及數字背後可能的意義,但最後的評價,仍僅是以數字作為唯一。

  諸如此類的狀況,不僅存在單一學校。或許,我們要思考的不只是政策與制度本身,而是落實的內容、方法與過程。

想法、點子都是好的,怎麼做起來怪怪的!

  很多點子、想法都是好的,但不知為什麼,做起來總是怪怪的!這些年常有這樣的感觸。

  再以評鑑為例,評鑑是為了提升辦學績效與教育品質,可是我們卻看到,因為準備評鑑而影響教學,損及學生受教權的狀況;學生被集合訓練、耳提面命只能說正面的,負面的不能說。學生疑惑,要我們說謊嗎?當然不是,只不過為了學校,評鑑成績對學校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不好的不要說。是呀,大家都是學校的一份子,這實在為難。然而,評鑑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要診斷問題,進而改善嗎?這樣避重就輕,甚至粉飾太平的作法,我們正在教育學生,我們的行為舉止都可能對學生產生影響呀!再者,為了評鑑準備的資料,大量影印,數量多到令人為要砍更多的樹而心痛。不是說保護環境、節省資源嗎?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竟沒有將這些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令人灰心的是,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許多學校。

  前不久,學校開始實施全面禁止使用免洗餐具,在此之前是宣導期,有一個月的分批實施步驟,這個月中,如果使用餐廳的免洗餐具,必須支付5元。禁用免洗餐具,減少垃圾量,做環保,這實在是一個再正確不過的政策,但不知道為什麼執行起來怪怪的。學生出現一些聲音,環保很好,但好麻煩喔!學校又沒有設洗餐具的地方;店家在宣導期沒有完全落實使用免洗餐具多收5元,宣導期過了,仍見餐廳裡免洗餐具的身影;辦活動時沒有依規定,仍然是免洗餐具裝的便當。這麼好的政策,卻沒有看到真正落實的成效,似乎,那不過就是一個政策。

  為了提升教學品質,學校辦理講座,邀請專業人士來演講,這樣的機會多麼珍貴。然而,卻聽到學生的抱怨,怎麼會這樣呢!明明這些想法和活動都是很好、對學生有益。問題之一出在執行,有時活動前幾天,甚至前一天、當天才公佈。臨時被通知要去聽演講、被告知某某課改至去聽講座,這樣不被尊重的感覺,既定課程不被尊重、每個人的時間安排不被尊重,甚而是命令式的規定,讓人不舒服,使得原本的美意不被看到、得不到效果。我想,這些做起來怪怪的現象,應該是價值觀與態度的問題。也的確,從量化的評鑑來看,表格裡看到的是辦了幾場演講、座談,學校實施了禁用免洗餐具,而看不到過程及尊重的部分

品德教育是生命的展現

  在政府倡導品德教育的方針下,教育部編列經費要求並鼓勵學校推動品德教育。於是,學校紛紛開設品德教育課程,辦理相關活動。當品德教育、環保教育、人權尊重、生命教育、性別教育等變成一門門學科課程,變成辦活動的主題,主管機關從書面資料來評鑑學校是否落實這些政策,我們是否看到學生品德提升?

  筆者以帶班經驗來分享一些體認。我在經營班級的一個原則作法是,班上共同的事會邀請全班參與,一起討論並做決定。一開始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班會的討論,過程中建立了一些共識和大原則。這麼做,的確要花較多的時間,看起來似乎比較麻煩,但,我覺得會有正面的意義。

  首先是民主與尊重的學習。學生經驗到老師不是用命令式規定,而是大家可以一起參與討論並決定班上共同的事務。感覺被尊重,也學習到尊重別人。這樣從實踐中學習的效果,比教條式規定好。另一個正面的部分,是從民主與尊重的學習衍生而來的正面效果。因為過程的參與及被尊重,大家也就會去遵守共同的決議。現在的孩子,命令式的方法,效果並不大。因此,我們班在班務上,無論誰當幹部,班級共同的事,都依循那些共識原則,班務運作也就變得較順利。我這個導師的功能是一開始的方向指引,以及過程的陪伴與提醒,還有以身作則。

  另一個例子是,我們班從一年級到現在三年級,舉辦過多次班遊,不只一次的被遊覽車司機稱讚是他們遇到唯一完全沒有遲到的學生團體。記得一年級時第一次班遊,康樂股長擬定的時間表是7:30集合,8:00出發。不過是四十多人,集合時間需要半小時?康樂股長說因為大家都會遲到,所以要提早半小時集合。我想,他說的是經驗,而我想的是,那麼,7:30到的同學不就是傻瓜,要等半小時嗎!於是,我將我的想法與全班一起討論,問大家需要半小時的集合時間嗎?大家一致決定7:20集合,準備上車、點名,7:30準時出發。那一次,我特地提醒大家,要尊重別人的時間,一個人遲到要四十幾個人的時間等他;還嚇唬地說,時間一到,準時開車。當天我特地提早在7:00到,隨後幾位同學陸續也到了。其實我心裡有一點忐忑,萬一真有人遲到,等不等?!7:25,所有的同學都到了,老實說我有點訝異,要大家不遲到怎麼那麼容易!是他們看到每次老師總是第一個到而不好意思遲到,還是真的害怕時間一到老師走人,被放鴿子!那次,我鄭重地肯定並稱讚大家的守時及尊重自己與別人。一直到現在,我們的班遊仍保持沒有人遲到的良好傳統,我想,是大家已養成習慣了。一旦習慣,就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表現了。

  曾有一位諮商輔導員對我說過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對行為偏差的學生,對一些習慣性的行為,用說的不太會改變什麼,唯一可能有效的方式是,做給他看,讓他看到生命的另一種面貌。是的,在這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我深刻體會到這點,教育是生命的展現,尤其是品德教育。因此,教育對環境或人權尊重的影響絕不是一門課程,或活動的主題而已。

環保不只是觀念、口號、活動,是身體力行

  2012電影讓大家印象深刻,更引發全球暖化對地球的浩劫被關注,大家都知道愛護地球、節能減碳的重要,因為,這是與人類生存切身的問題。

  有一次學校活動最後一個節目是放天燈,當天燈緩緩升起,夜空被數以百計的天燈點綴的好美,連我都不禁發出讚嘆,那一刻大家都感受到美的愉悅。然而,天燈的美如流星般短暫,當第一個天燈飄往後山,我從浪漫被拉回現實。一團火焰引發一陣緊張的驚呼聲,火熄了,好在沒燒起來,大家鬆了一口氣。又是一團火焰,再次引起一陣緊張與騷動,就這樣,老天保佑,沒有引起山林火災。第二天到學校,聽到住宿舍的同事及學生談論著後山滿是天燈的“殘骸”,從宿舍看出去,慘不忍睹。

  傍晚,收到學校一位外籍老師給全校的一封信,信裡提到前一晚他很享受夜空中數百個天燈的美,但同時那些天燈變成垃圾帶來的環境污染讓他很困擾,於是第二天他帶著他的狗徒步到山上撿拾那些變成垃圾的天燈,他們費盡辛苦花了一天的時間撿到了64個天燈。他說,他放了一個天燈,撿回64個天燈垃圾,對環保盡一些力,這讓他感覺好多了。

  看了信,我覺得很慚愧。早上聽到後山滿是天燈殘骸,幾個人還一副很有理念的討論著放天燈帶來的負面問題。上課時與同學談及,發揮了口頭觀念上的教育;自己不放天燈,頂多也只是做到自己不污染環境,但是,我卻沒有盡到身體力行,帶著大家一起做的身教。

  從外籍老師身上我感受到我們的教育真的是偏重言教。我們大部分的人觀念上都很尊重環境、很尊重人,但行為上呢!我們辦了很多尊重環境、人權的活動,很多人都可以侃侃而談,但我們實際上做了什麼?相較於外籍老師,我什麼也沒做,這讓我感到很慚愧。我想,這是我的問題,也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問題。

教育對環境或人權尊重的影響不只是在校園中

  有一次下雨天,在公車上看到一個約莫五、六歲的孩子拿著溼淋淋的傘甩來甩去。我看著站在一旁的母親,心裡盤算著要不要去制止。過了好一會兒母親開口了,對孩子說,不要甩,等一下甩到自己。我心裡想的是,會甩到別人啦,至於,甩到自己,活該。我一方面對自己有這樣的壞念頭感到有點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對我們的教育感到擔憂。因為,這樣的狀況,不是特例,在我們的生活中太多這樣的現象了。我們一直在說現在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卻忘了這是我們教出來的;我們每個人的行為表現都是孩子的學習對像,我們的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比學校的教科書、課堂上老師的口沫橫飛還重要。

  確實,政策制度是很重要,然而,等待好的政策制度,還不如靠自己;個人的力量很小,但至少及時。況且,再好的政策制度,如果執行者的價值觀或態度有問題,落實的過程或方式有問題,成效依然不彰。是以,我們期待每個人從自身做起,當尊重成為一個基本的文化素養,無論是對環境、對人、人權,都是這樣的態度。文化素養,是透過後天學習積累而成,這不就是教育的責任與意義嗎。而教育,環境教育、人權教育,不是只在校園裡,是在我們的生活中。

附錄:
資料來源:技專院校評鑑資訊網(http://www.tve-eval.yuntech.edu.tw/)

98學年度技術學院評鑑

行政類評鑑指標

1.行政類-綜合校務組

項次

1、校務發展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辦學理念與發展方向能呼應社會需求並展現特色。
指標二:
校務規劃與策略能配合教育目標推動落實並追求績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校務發展相關組織之規劃與運作情形。
  2. 學校辦學理念與科際整合方向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3. 財務規劃與校務發展之配合情形與成效。
  4. 董事會之運作及與校務推動之關係。
  5. 針對學生特質及社會期望所執行之教學策略與資源調配成效。
  6. 針對學生進路規劃相關就業輔導之狀況。
  7. 針對前次訪評或改名科大評鑑意見改善承諾之落實情形

項次

2、研究及產學合作

主要指標

指標一:
學校具有研究重點特色與應用發展成果。
指標二:
學校訂有創新研發之鼓勵制度與運作成效。
指標三:
能制訂針對產官學研間資源整合所執行之規劃與策略。

評鑑重點摘述

  1. 校際或產學合作之具體措施及成果。
  2. 校內跨院、所、系整合研究、產學合作之組織、策略及成效。
  3. 實務研究、技術開發及研發成果之推動與績效。
  4. 專業服務、技術轉移及育成績效。

項次

3、社會服務成果

主要指標

指標:
學校能制訂針對所在社區及專業社群之需求推動社會服務之執行規劃。

評鑑重點摘述

  1. 推廣教育發展策略與執行成效。
  2. 提供政府機構、非營利團體與營利事業等學術服務(含諮詢服務)相關措施及具體成效。
  3. 提供社區性推廣措施及具體成效。
  4. 教師赴相關機構服務情形。

項次

4、國際化成果

主要指標

指標一:
學校積極推動教育國際化。
指標二:
能制訂提昇學生外語能力之策略與措施。
指標三:
能具體推動國際交流之規劃與成果。

評鑑重點摘述

  1. 建構外語學習環境及教學之相關措施與成效。
  2. 推動師生國際交流之策略與績效。
  3. 學校辦理國際活動或締結姊妹校之成效。
  4. 學校吸引外籍生來校攻讀學位及增加外語教學之相關措施與成效。

2.行政類-教務行政組

項次

1、教務行政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具體規劃與運作校內外之相關資源,制定有效之教學制度和策略,以落實其教育理念和辦學目標。
指標二:
教務制度和行政措施能夠落實其教育理念與辦學目標,並有具體成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中有關教學規劃、執行、提升與異常處理等之成效。
  2. 教學品質系統之規劃、執行與異常處理等之成效。
  3. 實務專題製作(研究)之教學規劃與執行成效。
  4. 組織、經費及工作計畫執行與師生陳情或申訴處理等成效。
  5. 相關會議之運作,規章之訂定與修訂。
  6. 招生策略具體作法暨成效。
  7. 學籍、成績作業運作及管理品質與異常處理機制運作狀況。
  8. 教務行政電腦化情形。
  9. 與學院、系科(所)互動暨學生參與情形。

 

項次

2、課程與教學

主要指標

指標一:
學校建構課程與教學及改革機制運作之成效。
指標二:
學校能規劃良好的教學評鑑與回饋改善機制,加以落實運作順暢,確保教學品質,以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評鑑重點摘述

  1. 課程及教學發展組織與機制運作暨異常處理等之成效。
  2. 課程教學與產業界互動之策略與成效。
  3. 課程結構具縱向之連貫與橫向之整合,教學運作符合學校發展方向。
  4. 課程與教學各項資訊之查詢及登錄系統完善。
  5. 學校教學評鑑及回饋機制之建構與運作。
  6. 提升教師課程設計、教學能力之策略與成效。
  7. 支援遠距教學之情形。

項次

3、通識教育

主要指標

指標:
能配合辦學計畫及系所發展方向規劃適切的通識教育及課程。

評鑑重點摘述

  1. 通識教育之規劃、特色及師生認同程度。
  2. 發展通識教育所需之相關資料規劃與成效(含師資、各系所行政、設備及場地等)。
  3. 通識與專業教育之融合與平衡情形。

項次

4、圖書及資訊業務

主要指標

指標:
能具體規劃與運作校內外相關資源,充分提供圖書、資訊服務以因應教學、輔導、研究與服務之需要。

評鑑重點摘述

  1. 組織編制及經費狀況。
  2. 資訊服務之發展策略與執行成效。
  3. 校內外資源整合之運用方式及成效。
  4. 自動化、E化情形及成效。
  5. 圖書館館藏使用率與館際合作提升服務之品質與成果。
  6. 資通安全與智慧財產之保護措施。

3.行政類-學務行政組

項次

1、學務行政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落實全人發展教育,遵循生命教育內涵,以及考量學生特質,建構完整學務工作之制度與執行措施
指標二:
能完善制定相關法規,並在學務行政運作上能有妥適之計畫與措施,及顯現良好的具體成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學務工作計畫之特色及其執行成效。
  2. 學務工作的人力與經費編列、分配與執行成效。
  3. 學生參與學生事務會議及相關事務之情形。
  4. 學務相關法規之正當性與合理性。

項次

2、導師工作

主要指標

指標:
能因應學校環境、社會期待、以及學生需求,制定完善的導師制度及推動措施。

評鑑重點摘述

  1. 學校導師制度之特色及執行成效。
  2. 導師工作之支援系統的完備性與具體績效。

項次

3、社團活動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依據辦學特色及學生興趣,規劃出推動社團活動的制度與措施,以具體培育學生多元化的能力與素養成效。
指標二:
社團活動能結合社區發展及展現社會服務功能。

評鑑重點摘述

  1. 推展學生社團及社團指導教師之經費、空間及相關措施。
  2. 學生社團參與社會服務與社區服務之活動成果。
  3. 學生社團發展之系統化規劃情形及具體成效。
  4. 學生參加校外競賽活動及獲獎情形。

項次

4、生活輔導及衛生保健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依據外部社會環境的變遷及學生的個別性特質,建立生活輔導的制度與推動措施。
指標二:
能制定有效的校園衛生與保健管理制度與執行策略。

評鑑重點摘述

  1. 學生住宿(含校內外)之各項輔導措施(含學生宿舍使用率、相關設施之建立及維護、校外租屋資訊管理與提供、及學生宿舍自治團體等)及其辦理成效。
  2. 各項生活教育、安全教育、民主法治教育、智慧財產權保護理念之宣導等各項社會關切教育之主題執行情形與成效。
  3. 各項就學補助辦法及工讀措施之規劃與執行情形。
  4. 校內休閒、體育、飲食相關措施與執行成效。
  5. 學校衛生與保健之組織及人力運作情形。
  6. 學生團體保險及健康安全教育之辦理情形。

項次

5. 諮商輔導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依據外部社會環境的變遷及學生需求,制定合適而有效的諮商輔導制度與執行策略。
指標二:
能達成性別平等教育、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之執行成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諮商輔導人力專業素養與資源配置情形。
  2. 各項輔導諮商活動師生參與程度及辦理成效。
  3. 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之組織運用與成效。

4.行政類-行政支援組

項次

1. 行政支援組織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依據教育目標、學校發展方針及相關法令,規劃健全之行政組織與法規制度,並落實執行。
指標二:
各項行政單位具有合適之人力與資源,且單位間具有良好的分工與合作機制,以提昇行政運作效能,建立高效能的學術環境。

評鑑重點摘述

  1. 學校正式與任務編組行政組織之合法性與適切性。
  2. 校務會議及各類委員會之組織與運作。
  3. 行政與學術主管之資格、領導與執行能力。
  4. 行政部門與師生之溝通機制與概況。

項次

2、人事業務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依據學校辦學理念及相關之人事法規,制定完善之人事管理制度,並有具體執行紀錄與成效。
指標二:
能因應現代化人力資源發展理念與實作,強化校園管理協調能力,促進校內人事穩定性。

評鑑重點摘述

  1. 教職員工晉用的人事規章及員額編制之充足性與流動性。
  2. 教職員工升等、敘薪、考核、進修、訓練、獎勵及申訴辦法。
  3. 教職員工福利、保險及退休撫恤相關辦法。
  4. 教師專業實務經驗之提升辦法與績效。

項次

3、會計行政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建立健全的會計制度與法規,支援校內各行政與教學單位,辦理念預算之編製與執行,並加強內部控制,以達到財務公開透明化之目標。
指標二:
能有效開發學校財源,充分運用有限資源,以支持學校建設,提昇教育品質,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指標三:
能運用電腦科技,採行自動化作業,並加強會計資訊分析,達到會計支援決策或治校之功能。

評鑑重點摘述

  1. 會計制度及財務審查程序之執行與檢討。
  2. 會計、出納及財產等內部控制之執行與檢討。
  3. 預算編列、資源分配與學校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之配合性。
  4. 學校財務收支狀況。
  5. 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經費稽核委員會組織及執行運作情形。
  6. 學校各類基金之投資情形及執行成效情形。
  7. 推動募款之成效。
  8. 其他相關資料(含會計師查核報告意見等)。

項次

4、總務行政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因應教育發展願景及目標,建立良好的總務制度,並達成具體執行成效。
指標二:
具有充足而適任的人力,推動總務工作,以營造人文科技並重及多元化的學習空間,改善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環境。
指標三:
能尋求及運用相關的資源,建立校園財產的管理與運作機制。

評鑑重點摘述

  1. 總務行政管理情形。
  2. 校園規畫、安全警衛、環境管理與實驗(實習)場所之安全衛生管理。
  3. 場所及設施的管理維護與校園綠美化狀況。
  4. 營繕工程、財產及車輛之購置與管理。
  5. 文書及檔案管理。
  6. 現金出納及動產管理。


二、專業類系所評鑑指標

項次

1、系務發展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依據學術專業的發展特性及社會環境需求,配合學校及學院之中長程發展目標,規劃其專業系所之願景與運作機制。
指標二:
各項行政措施均能依據系務發展的規劃及達成,有效運作,並能顯現具體的成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系所於研究與教學之發展目標與產業需求、未來趨勢、知識發展、技術進步的相關程度。
  2. 各種系務發展相關委員會運作之情形。
  3. 系所經費的充足度、來源、使用與分配辦法對系所研究與教學發展的助益程度。
  4. 空間的充足度、使用與分配辦法對系所研究與教學發展的助益程度。
  5. 系所重點發展之特色。
  6. 針對前次訪評或改名科大評鑑意見之改善情形。

項次

2、課程規劃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因應專業特性、社會及產業需求、以及學生特質,建立良好的課程規劃及具體運作機制。                                           
指標二:
課程結構與內容能夠符合知識結構層次、專業發展的特性,以培養學生專業實務能力及人文素養,並達成具體成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課程規劃能配合培育特色及目標,並兼顧產業需求及系科本位課程。
  2. 課程發展能兼顧學生專業能力、實用能力及競爭力。
  3. 課程開設能滿足學生多元選擇之需求。
  4. 課程總學分數及各年制學分數之適切性。

項次

3、師資結構與素養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因應發展願景與中長期計畫聘任合適之專業師資。
指標二:
教師能於教學、學術研究、產學合作及專業服務上充分發揮其專業知能,並具良好的具體成果。

評鑑重點摘述

  1. 師資專長配合學生培育目標、課程規畫與系所發展目標之情形。
  2. 具博士學位、專業實務經驗或助理教授以上之專任教師比例。
  3. 教師增、續聘與系所發展目標的配合性。
  4. 合格專業專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師人數與班級比例。
  5. 兼任教師之學位及專長配合課程需要之情形。
  6. 提升教師實務專長之相關策略與績效。
  7. 針對前次訪評或改名科大評鑑意見之改善情形。

項次

4、設備與圖書資源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依據系所發展之需求,購置充分適宜的設備資源,制定相關的使用管理辦法,並達成具體使用成效。
指標二:
圖儀場所之設備資源均能配合時代潮流與趨勢的需求,有效支援教師與學生之教學、研究與實習。

評鑑重點摘述

  1. 投入於實習(驗)課程之儀器、設備、工具、材料、空間之充足度、使用率與教學擴展計劃。
  2. 實習(驗)課程除任課教師之外,助教與技術人員之設置情形。
  3. 儀器設備與機器之維護與保養情形。
  4. 研究設備儀器之充分度與使用情形。
  5. 圖書期刊之品質與充足度。

項次

5、教學品質

主要指標

指標一:
各教師教學方式能夠符合專業特性、學生特質、社會發展與需求。
指標二:
各項教學活動能夠運用先進的科技與教學策略,以提升教學及傳播之效率。
指標三:
教師教學表現均能具有具體的教學成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教師授課鐘點時數適當情形。
  2. 課程能訂定明確的教學大綱(含目標、進度、教法、教課書及參考書、成績考核方式及office hour等)及即時上網公告之執行成效。
  3. 促進教學品質之措施及成效(例如:教學大綱說明、學生學習成績之評定方法、各選修科目開課最少學生數、各必修科目修習學生最高限額、教學方法及教具數位化程度、教材教具自行開發、網路教學等)。
  4. 學生學習輔導機制之設置情況。
  5. 教學評量結果與運用情形,及其提升教學品質之成效。
  6. 教師應用校外資訊科技(電腦及網際網路等)教學、e-learning、全系e化之情形。
  7. 教師教學環境完善之程度。
  8. 教學妥善運用產業及社區資源之情形。
  9. 實習(驗)課程講義編撰及教學實施方式之妥適性。

項次

6、學生成就與發展

主要指標

指標一:
在校學生及畢業生均有良好的學習成就與就業發展。
指標二:
能制定學生就業輔導措施及畢業校友之追蹤機制。
指標三:
能系統性地規劃及辦理實務經驗及就業輔導等相關措施與活動。

評鑑重點摘述

  1. 學生在校期間取得證照及獲獎等相關傑出表現情形。
  2. 企業主對該系所畢業生之評價。
  3. 學生就業率及升學率情形。
  4. 該系所畢業生進入相關職場之比例。
  5. 該系所辦理與職場相關實務、實習與就業輔導相關活動情形。

項次

7、研究與技術發展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因應社會發展與產業需求,規劃有效的研究發展制度與運作機制,以落實產業所需基礎與實用科技的研究發展。
指標二:
能尋求及善用相關的資源,進行系統性或整合性的學術研究與創新技術的開發。
指標三:
教師的研究與技術研發能有具體成效,並能結合教學、學生實習或社會需求,發揮實質效益。

評鑑重點摘述

  1. 教師研究論文發表之情形。
  2. 教師取得專利、技轉、授權、創新表現之情形。
  3. 教師產學合作及研究計劃承接之情形。
  4. 教師獲獎與榮譽之情形。
  5. 教師研究成果與來自政府部門或法人機構之經費資助之間的相稱度。
  6. 教師取得專業實務經驗及參加國內外學術研究或會議之情形。

98學年度技術學院評鑑

專業類系所評鑑指標

項次

1、系務發展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依據學術專業的發展特性及社會環境需求,配合學校及學院之中長程發展目標,規劃其專業系所之願景與運作機制。
指標二:
各項行政措施均能依據系務發展的規劃及達成,有效運作,並能顯現具體的成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系所於研究與教學之發展目標與產業需求、未來趨勢、知識發展、技術進步的相關程度。
  2. 各種系務發展相關委員會運作之情形。
  3. 系所經費的充足度、來源、使用與分配辦法對系所研究與教學發展的助益程度。
  4. 空間的充足度、使用與分配辦法對系所研究與教學發展的助益程度。
  5. 系所重點發展之特色。
  6. 針對前次訪評或改名科大評鑑意見之改善情形。

項次

2、課程規劃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因應專業特性、社會及產業需求、以及學生特質,建立良好的課程規劃及具體運作機制。                                           
指標二:
課程結構與內容能夠符合知識結構層次、專業發展的特性,以培養學生專業實務能力及人文素養,並達成具體成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課程規劃能配合培育特色及目標,並兼顧產業需求及系科本位課程。
  2. 課程發展能兼顧學生專業能力、實用能力及競爭力。
  3. 課程開設能滿足學生多元選擇之需求。
  4. 課程總學分數及各年制學分數之適切性。

項次

3、師資結構與素養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因應發展願景與中長期計畫聘任合適之專業師資。
指標二:
教師能於教學、學術研究、產學合作及專業服務上充分發揮其專業知能,並具良好的具體成果。

評鑑重點摘述

  1. 師資專長配合學生培育目標、課程規畫與系所發展目標之情形。
  2. 具博士學位、專業實務經驗或助理教授以上之專任教師比例。
  3. 教師增、續聘與系所發展目標的配合性。
  4. 合格專業專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師人數與班級比例。
  5. 兼任教師之學位及專長配合課程需要之情形。
  6. 提升教師實務專長之相關策略與績效。
  7. 針對前次訪評或改名科大評鑑意見之改善情形。

項次

4、設備與圖書資源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依據系所發展之需求,購置充分適宜的設備資源,制定相關的使用管理辦法,並達成具體使用成效。
指標二:
圖儀場所之設備資源均能配合時代潮流與趨勢的需求,有效支援教師與學生之教學、研究與實習。

評鑑重點摘述

  1. 投入於實習(驗)課程之儀器、設備、工具、材料、空間之充足度、使用率與教學擴展計劃。
  2. 實習(驗)課程除任課教師之外,助教與技術人員之設置情形。
  3. 儀器設備與機器之維護與保養情形。
  4. 研究設備儀器之充分度與使用情形。
  5. 圖書期刊之品質與充足度。

項次

5、教學品質

主要指標

指標一:
各教師教學方式能夠符合專業特性、學生特質、社會發展與需求。
指標二:
各項教學活動能夠運用先進的科技與教學策略,以提升教學及傳播之效率。
指標三:
教師教學表現均能具有具體的教學成效。

評鑑重點摘述

  1. 教師授課鐘點時數適當情形。
  2. 課程能訂定明確的教學大綱(含目標、進度、教法、教課書及參考書、成績考核方式及office hour等)及即時上網公告之執行成效。
  3. 促進教學品質之措施及成效(例如:教學大綱說明、學生學習成績之評定方法、各選修科目開課最少學生數、各必修科目修習學生最高限額、教學方法及教具數位化程度、教材教具自行開發、網路教學等)。
  4. 學生學習輔導機制之設置情況。
  5. 教學評量結果與運用情形,及其提升教學品質之成效。
  6. 教師應用校外資訊科技(電腦及網際網路等)教學、e-learning、全系e化之情形。
  7. 教師教學環境完善之程度。
  8. 教學妥善運用產業及社區資源之情形。
  9. 實習(驗)課程講義編撰及教學實施方式之妥適性。

項次

6、學生成就與發展

主要指標

指標一:
在校學生及畢業生均有良好的學習成就與就業發展。
指標二:
能制定學生就業輔導措施及畢業校友之追蹤機制。
指標三:
能系統性地規劃及辦理實務經驗及就業輔導等相關措施與活動。

評鑑重點摘述

  1. 學生在校期間取得證照及獲獎等相關傑出表現情形。
  2. 企業主對該系所畢業生之評價。
  3. 學生就業率及升學率情形。
  4. 該系所畢業生進入相關職場之比例。
  5. 該系所辦理與職場相關實務、實習與就業輔導相關活動情形。

項次

7、研究與技術發展

主要指標

指標一:
能因應社會發展與產業需求,規劃有效的研究發展制度與運作機制,以落實產業所需基礎與實用科技的研究發展。
指標二:
能尋求及善用相關的資源,進行系統性或整合性的學術研究與創新技術的開發。
指標三:
教師的研究與技術研發能有具體成效,並能結合教學、學生實習或社會需求,發揮實質效益。

評鑑重點摘述

  1. 教師研究論文發表之情形。
  2. 教師取得專利、技轉、授權、創新表現之情形。
  3. 教師產學合作及研究計劃承接之情形。
  4. 教師獲獎與榮譽之情形。
  5. 教師研究成果與來自政府部門或法人機構之經費資助之間的相稱度。
  6. 教師取得專業實務經驗及參加國內外學術研究或會議之情形。

98學年度技術學院評鑑

評鑑指標權重表

一、 行政類之評鑑項目及配分

組別

評鑑項目與權重

配分

綜合校務

1.校務發展規劃與成效(40%)
2.研究及產學合作策略與成效(30%)
3.社會服務成果(20%)
4.國際化成果(10%)

30%

教務行政

1.教務行政執行成效(25%)
2.課程與教學(25%)
3.通識教育(25%)
4.圖書及資訊業務(25%)

25%

學務行政

1.學務行政執行成效(20%)
2.導師工作制度及落實(20%)
3.社團活動辦理成效(20%)
4.生活輔導及衛生保健執行情形及成效(20%)
5.諮商輔導辦理成效(20%)

25%

行政支援

1.行政支援組織運作情形(25%)
2.人事業務執行成效(25%)
3.會計行政執行成效(25%)
4.總務行政執行成效(25%)

20%

合    計

100%

二、 專業類系所之評鑑項目及配分

專業類

評鑑項目

配分

專業類系所

1.系務發展

10%

2.課程規劃

15%

3.師資結構與素養

15%

4.設備與圖書資源

10%

5.教學品質

15%

6.學生成就與發展

20%

7.產學合作與技術發展

15%

合計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