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世界和平的起點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廖嘉展
  邁入21世紀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全球性災難,一次比一次劇烈地摧毀人們賴以維生的家園;而資本主義的利益操控模式,讓弱小者難以翻身;越來越嚴苛的競爭,國與國、企業與企業、族群與族群、文化與文化、人與人、人與自然間激烈競爭,讓世界紛擾不安,優勝劣敗,除競爭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生存法則?

  回到生活的現場--社區,生活其中的住民,為了面對生活環境的議題,總有一些共同關心的課題,也會衍生出一些共同行動,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有互動的機會,藉著這樣的過程,促進彼此的理解,學著認知彼此的差異與相互尊重,承擔責任,共謀出路。

  當然,這也需要時間,更需要有策略集結正向的力量,當這股力量夠大時,整個社區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時就更有機會對其他的生活者做出更有力的影響。一個被信任的NGO是這個集結正向力量的平台之一。在一個需要被協助的社區裡,往往是內部的矛盾卡住了整個社區的發展,它需要一個仲介的力量,評估社區內部的狀況,與居民共同找出發展的方向,共同討論對策與行動方案,與居民共同解決問題、追求願景。

  NGO要投入這樣的工作,組織本身也要反省與評估,因為這種事情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有所成果,它必須有十年、二十年......長期陪伴的打算,並有計畫地建構社區的自主承載力,社區可持續性發展的火苗,才能點燃。

  1999年,台灣發生921集集大地震之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受到桃米社區的邀請,進入社區協助災後重建,我們的基本想法大概是這個樣子。以生態環境的保育出發,讓社區居民珍視自己社區獨特的資源,並展開各種不同形式的學習與詮釋的方法,除了提昇環境品質外,有自尊與自信地與外界互動,以此生活模式,轉化成生態產業,增進社區社會福祉,開創一個可以持續的未來。

  一轉眼,已邁入第11個年頭,雖然外界有諸多的肯定,但是,我們覺得距離生態村的理想還有一大段距離,理想似乎像遠處的幽光,乍現,忽而不明......

  這情境,正是社區工作迷人的地方。真正的美不只在風景,是在人心,一種心靈境界的提升。在社區矛盾、衝突中,只要大家追求願景的心念一致,彼此之間的恩怨情仇,終將在時間的河裡,昇華。過程是人的養成,那寬闊的胸襟、雅量和與人為善;過程即修行,在社區的殿堂。

  沒有社區的和諧,就沒有世界的和平,讓我們一起耕耘社區,讓社區成為世界和平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