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同理心的享受成為一種基本人權

長庚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 廖耕億
  在一個偶爾的機會裡,我進入一家小館子吃晚餐,服務生很忙碌地在每張餐桌前面打轉,想跟廚師的煮菜聲搶奪頻道似的。牆上的電視發出隆隆不絕的聲響,充斥著冷漠與激情交織的各種新聞不絕於耳。食客們有的規律地接收世界上的各地新聞,配合地露出各種表情;有的則眼睛直盯著餐盤,似乎這家店不存在其他客人一樣。

  經常獨自吃飯的我,並不習慣把高分貝新聞當成晚餐的配菜。不過,為了避免腦袋空轉,我習慣看著報紙,咀嚼美食。這種套餐組合可以讓我感受到最大的悠閒,也讓我屏除一切外界的喧擾,尤其是在還需要寧靜的心靈在深夜衝刺事業之時。於是,我開始尋找這家店原本提供給顧客的報紙,希望能夠在味覺主食來到時之前,能夠先找到我的精神前菜。

  環顧四周之後,很幸運地發現所有報紙都在一個餐桌上。兩個客人正興高采烈地邊吃飯邊聊天,而報紙正壓在某位的手臂之下。已經跨步過去想借看報紙的我,卻突然發現他們正在針對報紙上的議題進行熱烈的討論,這使得已經走到桌邊的我,駐足了一下。可能感受到我對於報紙的不懷好意,那位壓著報紙的客人停止了他興奮的表情,把眼光放回報紙上面。即使依依不捨,不過我仍然決定成人之美,迅速回到自己的桌子。畢竟,一頓沒有前菜的晚餐,仍然可以是頓豐盛的美味。說不定,報紙反而是他們的主食,我又何必奪人所愛呢!

  萬萬沒想到的是,當我剛落定自己的座位之後,那位烏龍麵食客突然拿著一小疊報紙走向我,認真地說:「這個給你。不夠的話再跟我說。」 剎那之間,我感受到很濃厚的溫情。

  這位烏龍麵食客所發揮的深刻同理心,我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原本,人類應該是有能力給予他人溫情的動物,而溫情的情感基礎,很可能是我們常說的同理心。在那些催人冷漠的新聞裡,我們聽到了標錯價事件中消費者振振有詞地要求降價到不敷成本,卻少有人關心如果真是標錯價,那位員工的下場與後果。我們也曾看到將教育重責完全交付給學校而自行忙碌工作的家長,用最嚴厲的言詞指責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錯誤。在這個很容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時代裡頭,我們同意許多事情真應該論個是非黑白。然而即使資訊科技如此發達,我們也仍然處於一個充斥著未解問題的時代裡。如果我們漸漸忘記了同理心,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些未解問題所帶來的人性衝突呢?

  在我曾經研究過peer-to-peer網路的一小段時間裡,最有印象的一個研究假說就是「大部分的人都是自私的,只有少部分的人願意成就他人的利益」。不過,這些願意分享的人,卻因此建立出廣大的網絡,成為支撐整個網路的中堅份子。或許,正因為這些中堅份子的相對無私,整個網絡才能夠維持一定的運作。要強調的是,P2P網路中的分享經常是主動的,正是這種主動,才能帶來了溫情基礎。或許有人認為P2P網路流行的背後,仍然有自利的痕跡與嫌疑,但我反而相信,這更說明了在冷漠社會中感受溫情的難能與可貴。

  相信大家都同意,這個時代帶來了許多令人喘不過氣的壓力。這些壓力經常掩蔽了我們的同理心。更希望大家願意相信,溫情是改善這種壓力的一種可能的方式,而這仰賴我們發揮原本就躲藏在善良人性中的同理心。所以,同理心的表達應該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指標,而享受他人同理心,更應該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人權。且讓我們一齊發揮這種正面力量,讓社會發展回到正向循環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