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重, 對待被資遣員工

某 IC 設計公司退休人員 廖禎珺

  隨著國際經濟情勢變動, 台灣的工作板塊也快速的往大陸移動, 加上企業不斷追求利潤的本質,為了因應這些挑戰,因此組織內的人力需求也不斷的起著變化。現代的企業經營者,除了為股東與員工追求最大利潤外,企業究竟該負起怎樣的社會責任,已成為經常被提出討論的議題,而台灣的科技業是經濟的領航者兼負人力就業市場的指標,此類議題企業經理人更該加以重視。

  根據勞委會的失業給付資料,金融海嘯後,每月核付平均在 4~5 萬件左右; 此顯示我們的社會中有 4~5 萬個家庭,經歷了被資遣的不安、恐懼與害怕,箇中滋味除非身歷其境否則很難有所同理; 因此,身為企業中能做出此決策的經理人,就成為平衡部屬心情的關鍵人物。

  我曾於國內小有名氣的 IC 設計公司任職 12 年,在擔任經理職的 5 年中, 正好碰上工作板塊移動,組織人力頻繁重組的階段;除了協助工作技能不適任職場人力要求的部屬,不斷提升職能外,為了要因應組織需求調整人力結構, 面對職能不適任的部屬,就成為我那段時間很大的功課。 也因為有實際的經歷與體會,希望能分享給目前任管理職責的經理們。

  我相信, 在職場中, 沒有哪個經理人喜歡 『當面通知當事者被資遣』這項工作,一般公司大多很簡單的將它交給人力資源部門,但自我升任經理以來, 即便心中有面對未知的不安 (部屬當下的情緒反應可能是憤怒),但, 勇於如實面對當事人,不讓部屬帶著被否定的心情離開,是我一貫的堅持! 原因無它, 就是尊重而已 --- 尊重他曾為這份工作付出的心力,尊重我們曾經共事過的情誼!

  企業因應變化需不斷求生存,身居期間的工作者,當然也得像個變形蟲般不斷強化自己的工作技能,但受限於人的專長與個性特質,並非人人都能有所突破與調整。 在那 5 年中, 我所帶領的部門就有好幾位能力與公司需求不相等的同仁, 在無法轉任其他職務之下,我選擇明確告知其不足處,給予他明確的方向與目標並盡力協助他突破;數月後,因為彼此對績效有所共識, 當被通知資遣的時刻來臨,當下,也有幾位同仁一時難以接受,但因我曾經付出的心力與當下對他的尊重,而能很快的平撫他心中的不滿與憤怒; 在對方離開職場後, 我們仍是朋友,甚至有位同仁還願意在半年後,回頭協助我因為組織變化而產生的臨時性支援工作。

  真正的尊重,能夠撫平人心中的不安與怨怒。 企業經理人,必須將『尊重』放在心中,成為待人處事的準則,尊重對方的感受與曾付出的努力,而非批判與貶低; 因此,當我們在組織績效之下,必須做出不得不的決定時,才可能降低對他的傷害,無形中也幫助了他能正向面對未來的生活,如此才能生活的無所憾與心安理得!願與所有企業經理人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