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星球

家管家管 陳楊桂英

  上次南亞大海嘯,我很難過災民的苦痛,對國內的慈善團體能很快的趕去救災,非常讚賞,印尼因此也成為我常注意的國家。最近在報紙上看到,印尼、巴西持續砍伐雨林,把木材賣到全世界各地,新空出來的土地也可以種植農作。

  之前哥本哈根會議舉行,很多環保團體去抗議,他們反對工業國家與大企業繼續污染大氣、土地與海洋。雨林是全世界的肺,雨林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讓地球人能呼吸、能生存。

  也有聲浪說,雨林對全世界都有好處,但卻對本地國好處很少。雨林砍伐木材可賣錢,種植農作能養活人民。全世界要新鮮的空氣,要清新的雨林,何不付費給這些有雨林的國家呢?因此各國為了減棑廢氣,分配碳權的規則吵個不清,又沒結果的不歡而散。

  現代的資本主義有很大的毛病,「自利動機」使大家都只考慮自己眼前的利益,利潤實現眼前化,問題處理漠視化,成本代價轉嫁化,成為當前商業競爭的正當法則。很多企業不論形象再好,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還是偷偷摸摸的行這樣的商業法則。

  比如說我們用這麼多塑膠,在發明之初就知道不會腐爛,也很難善了。但因製造成本便宜,又使用方便,讓企業與消費者都多多使用。台灣產生24億個以上的廢棄寶特瓶,能回收再利用的大約只有4%。塑膠耗費能源製造,又不能天然分解,目前都還沒有好的解決方法。但這使用方便的塑膠仍不會停,這就是典型的商業行為。

  從19世紀的殖民主義,到現代的商業行為,人類主流的想法始終沒改變。不同之處在於,以前歐美列強攻打殖民其他國家,現在全球各國都一起來剝削大自然。「搶」與「拿」都是資本主義「自利動機」一貫的方法,不同時代換了場景,基本路線不變。

  我們想永續地球,就要多想想我們所用的物品與行為;當只想享受,把問題置之不顧,人類將會滅絕。也許那時候外星人會說:地球是一個很多塑膠,但沒有生物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