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大自然的後果

上市公司經理 陳貽忠

  日前北二高基隆七堵附近發生嚴重走山,造成人車被活埋的慘劇,新聞沸揚一陣之後,人們似乎又要逐漸淡忘這件事了。但我們相信,大自然不會忘記。這幾年來不斷發生的災變,無疑是大自然對人類背叛的行徑所作出的反撲(想想去年八八水患對南台灣所造成的創傷吧)。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還需要開發更多的石化工業區?還要再發展高山農業?還再建造更多的「高速公路」嗎?

  人類自1750年工業革命以來,大量製造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氟氯碳化物(CFCs)等溫室氣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影響自此不再只是侷限於地表,而是擴張至大氣層,而且藉由大氣的運動,其影響逐漸佈及全球。科學家也因此驚覺到氣候不只變幻莫測,更可能因人類的過度發展而發生更劇烈的變化。1980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迅速上升、不尋常的天氣與氣候現象(如聖嬰與反聖嬰現象)頻頻發生,而使得氣候變遷成為世人矚目的議題。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於1987年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倡議人類應當追求永續發展,也就是所有的發展計畫必須:「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自此,永續發展成為普世價值,在世界各國掀起浪潮。永續發展的內涵應包含公平性(Fairness)、永續性(Sustainability)、及共同性(Commonality)三個原則;就社會層面而言,主張公平分配,以滿足當代及後代全體人民的基本需求;就經濟層面而言,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系統基礎上的可持續經濟成長;就環境層面而言,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20多年過去了,就永續發展各層面而言,我們是往前進步,還是「倒退嚕」?

  過去半個世紀,台灣付出沉重的生態環境的與社會結構上的代價,追求經濟的發展,確實,我們得到了一些成就。當前台灣社會已經是個完全開放的民主社會,台灣的都會區域其實有條件,也必須成為全球都會網路中開放的、有活力的節點;另一方面,政府也有條件以進步的政策,追求永續性,推動台灣的產業轉型,讓自然生態恢復生機。這樣,台灣的城市就有機會成為可居住的城市(livable cities)。 摘一段作家舒國治的話:

  台灣山高谷深,美景最是教人目眩神馳;然而這些山與谷又恰恰是最折騰人最考驗人的大自然課題。幾十年來,太多太多的山谷溪流,隨時在作小小的變化,也隨時在準備被維修,我們究竟要做到多穩固的程度才算是與這山谷相安無事了?抑或有些幾乎不可能解決的山段(如橫貫公路某一段決定再也不通車)索性放棄人為的整建,拱手還給大自然算了!

  夏天又要來了,這二天鋒面梅雨帶來的降雨,雖然其累積雨量較去年八八水患如同「小巫見大巫」,但某些地區又開始「對外交通中斷」、又成了「孤島」、又得「等待救援」,又得「搶通道路」......,令人不勝唏噓。我們似乎每年都得重複這樣的戲碼,難道大自然所給的教訓還不夠明白嗎?我們可否跳脫舊有的思考框架,想想舒國治的話,對這些不可能解決的山段,把它還給大自然吧,因為背叛大自然的後果,人類承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