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生點氣讓生活更美好

家管 廖秀美
  生氣,是人類很原始的情緒,不需要教,從小就會。也是自古以來一直是最難克服的情緒之一。從心理學來看,生氣,是具有破壞性的情緒。當一個人生氣的時候,常會使我們感受到生氣或害怕,但是人非聖賢,誰能不生氣?這麼看來,你要不就是生別人氣的那個人,要不就是被人生氣的那個人。然而,也有一些具深刻修為的人,縱使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依然能保有一顆平靜祥和的心,不受憤怒情緒的左右。

  根據調查,百分之六十的人每星期至少會生氣一次,而最常生氣的對象通常是家人,其次是朋友和同事同學,關於生氣,有趣的地方是,比起對陌生人生氣,我們更常對親密的人發脾氣。主要的原因,是因我們覺得和親密的人發脾氣,比較安全,所以當我們有情緒要發洩的時候(尤其不敢對上司、同事發飆),只好回到家沒事找事情發飆,以洩心頭之恨,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挫折攻擊理論」。可是,受氣的對方,因為不明了對方為何因小事生氣,心裡頭盡是委屈和受傷,因而也生氣了,展開反擊行動,於是一場親密關係的爭鬥戰就此展開。

  其實看看我們現今的社會,一打開電視新聞或報章雜誌,因為生氣而失去理智引發悲劇、遺憾終身的新聞比比皆是,像去年沸騰一時的因夫妻吵架,而父親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放進滾沸的熱油中的新聞事件及幾年前歌星王夢麟因與人吵架,一生氣之下而犯下了過失殺人..等等。

  記得有次先生陪我去醫院看診,等待做檢查的時候,排在我們的前一位小姐很生氣的從檢查間出來,在責罵檢查師,回門診後,接著又見他怒氣沖沖的從診間出來,與他接觸到的醫護人員都遭到他的怒氣相對,立刻引起走道上所有候診的人側目。我小聲的問先生:那人怎麼了?坐在旁邊的一位媽媽突然說:剛才做檢查這位小姐排在我的前面,醫師交待我在檢查前都不能小便,我一直忍到實在忍無可忍了,跑去跟檢查師說一定要上廁所,於是檢查師就先幫我做檢查,原本輪到他了,就這樣讓這位小姐多等了五分鐘。早知道他會這麼生氣,我就不提早做。媽媽很懊惱的說著。。

  由於我以前做過類似的檢查,知道那種忍無可忍無論如何一定要上廁所的那種痛苦,所以我能體諒那位媽媽的感受。但一件小事會釀成這麼大的風波,我想這當中就缺少了「尊重、包容」。假使檢查師先跟那位小姐打一聲招呼,而小姐也能包容媽媽的難處及尊重檢查師的處置,媽媽對那位小姐說聲謝謝,結局將會大大的不一樣,所看到的將會是一個溫馨的畫面。

  現今人類生存的環境讓一般人產生了很大的壓力,物質化的生活更讓人類心靈迷失了而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更需要一份尊重加一份包容及自省的能力。尊重與包容,是來自於人心深處對另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這樣的尊重及包容絕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響。遇到人、事、物儘量用正面的想法去看待,再加上自身的反省,這種良善的循環,相信我們處在的環境就處處可見到溫暖,生活品質也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