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大地珍貴的種子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期刋編輯小組 慈心大地期刋編輯小組

  過去長期以來,常用雜交培育新品種,雜交完種在田裡,因為一直在化學農藥與肥料的種植環境下選拔後代,選到最後理想品種,將來也一定要用化學的方法才能種得好。所以先天條件就不一定適合有機種植,這就是目前有機產業品種的困境。如果從育種過程就調整成有機的環境種植,如此最後選出的品種,理論上才可能適合有機耕種。

  很多蔬菜的種子,都是雜交的第一代,就是F1,農民無法留種,因為第二代就全部變了。通常雜交第一代種子都是最漂亮、最飽滿的,可是這些種子都被種子公司所生產、提供,農民永遠都要跟種子公司購買,留種是不可能的。過去代代相傳的老品種,種出的蔬果穀類,外觀不符合商業市場要求下,老農逐漸放棄老品種,於是某些作物就被大量種植,農業多樣性就消失了。

  「慈心有機農業推廣中心」不是刻意要回復傳統,而是覺得有機及一般產業都應該保留古老種子,如果有一天發生全面性的病蟲害,這些傳統的品種,才能避免嚴重的糧食危機,就像當年愛爾蘭的馬鈴薯,因為種同一品種,結果晚疫病侵襲下,造成全面性的損失,許多人因此餓死。其實,農業應鼓勵有各種不同的品種。

  最近農推中心跟農業研究單位合作,選種適合有機的水稻品種,嘗試把幾個品系,依適當比例混合後,一起育苗種植。如此一來,水稻在田間就不是單一品系,而是多品系,因為生長具有多樣性,也比較耐病蟲害,如果發生嚴重病蟲害就可逃過一劫,不一定全軍覆沒,以永續經營或解決糧食問題來看,這樣的發展會比較好。
  有機耕種不使用化學藥品,但在傳統化學品選拔後育成的品種下,顯然常有不適用的現象,面對此現象,加上全球暖化,未來乾旱、水災等極端天氣時,如何儘早因應準備,除了發展具有永續性的有機農耕外,品(育)種的研究課題,恐怕也需更多有識之士,更同投入此一工作。
  
(轉載自慈心有機驗證通訊No.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