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人權談尊重

桃園縣內壢國中/教師 蒙台巧

  去年底報載,學者洪蘭教授應聘訪視某大學,其中學生課堂上課情形,是遲到、打瞌睡、而且居然還吃泡麵?啃雞腿?!另外趴在桌上睡大頭覺,打手機、傳簡訊的情況更不用說,散漫的態度令人搖頭,在這之前筆者以為這現象只是誇大的傳說,沒想到這竟是事實,簡單的說,就是學生絲毫不尊重其他同學的上課權,並且視授課老師為無物,讓知識的殿堂有如菜市場。除了以上,日前也傳出繼國語實小老師摑打學生事件後,又發生台中補教老師摑學生耳光事件,讓學生嚇到不敢上課。但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不管是正式的學校教育體系或者是社會教育領域,都要尊重學生身體自由權,任何人不能虐待、體罰。事實上這兩事例可看出課堂上尊師重道的倫理式微,基本上是師生彼此對尊重人權的觀念淡薄。

  以前,我對於人權的觀念以往就是停留在一般人認為的政治人權,比如:街頭運動,丟雞蛋、叫囂等,我認為這些造成了社會上的資源浪費、脫序亂象,而且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孩子的不良示範。在有幸參與2010年 4月1日在台北青年育樂中心舉辦的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後,我瞭解我原本的想法負面又狹隘,原來人權不只是政治上的爭自由,大會副主席洪道子博士在「世界公民應重視世界公民的人權發展」論文中談到一個非常精闢的理念「天賦人權,以民為主、以法為規」,人生而為人要懂得天賦人權,要懂得世界公民的人權發展,呼籲世界公民應重視『尊重、法律、稅務、環境』等四大議題的相關的人權探討。

  其中就是以尊重為首要與開始。

  由於我是國中教師,平日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些青少年,他們似乎也懂得人權,比如這個時期他們最在乎自己的外表,所以他們認為既然這樣,校園就不該有髮禁,不可以限制學生留長頭髮、染髮、燙髮等,但事實上,他們更該瞭解到人權不只是為自己爭些什麼,而是要懂得彼此尊重。曾經就有位學生放假過後,就染了一撮金髮來上課,身為教師,碰到這種情形,我規勸他將髮色染回原樣,,他起先不高興,認為學校不該有髮禁,但我與他溝通讓他瞭解師長是關心他,因為事實上染髮劑所含的一些化學成分有毒,常染對人體不好,而且家長工作賺錢很辛苦,在學校應該要好好學習,讓媽媽放心,多放點心放在學習上,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外在,這樣苦口婆心的勸導,最後學生願意接受我的建議,我相信這是

  因為我們充分的溝通,彼此尊重,所以達到雙贏。

  五月是充滿感恩溫馨的日子,但隨之而來的是青少年面臨人生的第一次考驗,國中生基測將於5/21、22兩天舉行,所以校園中彌漫著一股緊張、惶恐又浮躁的氛圍,因傳統自古以來的士大夫觀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造成台灣的教育就是以升學為導向的風氣,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師長,都因為要求成績,犧牲了青少年許多美好的時光,讓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且這台機器不但是白天八小時不斷地開機,下課回家又被父母親送到補習班,重複操演著白天的課程,這樣的惡性循環,結果就是看到孩子與師長及父母的對立,探究衝突的原因是彼此不懂得尊重對方,雖然父母親總是認為自己為孩子安排一切就是對他最好的,但卻忽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有他自己的人權。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則由商業週刊採訪小組,實際走訪歐洲丹麥的一個小學,發現孩子交給父母的一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寫或畫完成的,上面有的不是分數,而是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最希望學習的事情』,比對之下,沒有國語、數學、社會、自然,沒有評語也沒有排名,真希望未來台灣的教育,也能那麼尊重孩子成長中每個階段的自然發展。

  充分與青少年溝通,師長與青少年們的年齡差距是無可避免的,因為生活方式、背景各方面都不同,對事情的看法、某些理想目標的實現也有差異,因此充分的溝通是必要的,除了增進互相的了解,彼此尊重外,也希望能對相互期望上取得一個雙方都能認同的平衡點。期望透過親職教育的加強與宣導,使社會大眾及家庭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給予高度重視與關注。

  2010/0401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台灣區主席洪道子博士發表的論文,內容更開闊了我的視野,我們都是世界公民地球村的一份子,『新世紀的人類不可故步自封及封閉性思考,大自然的反撲已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世界公民應該要覺醒如何在這個世界群體中生存,族群對族群、社會對社會、人民對國家,國家對國家,沒有真正懂得尊重的真意,天災人禍隨時可到。要知道「地球可以沒有我們,而我們是不能沒有地球」。

  人人都是世界公民,有責任與義務為自己及後代子孫維護一個安全健康的生存環境。全體人類都是地球的兒女,尊重自然,與環境和平共存是世界公民生存之路的第一步,青少年是未來的希望,父母、師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中成長,但這優質環境是需要家長、老師、學校三方來建構,就像國家、人民、政府,大而廣之,尊重大自然、天、地、人、三者要和諧,地球才有機會復育生命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