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球

里長里長 陳建宏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小河裏有白鵝,鵝兒戲綠波,戲弄綠波鵝兒快樂,昂首唱清歌」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首兒歌,只要一閉上眼睛,也就能勾勒出歌中描繪的景致及那份散淡的甜美,那正是我幼年成長的地方,令人嚮往,也令人回味!而如今山坡上的野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所謂的高級別墅,河裏頭的白鵝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養殖業或工業造成的污染,污水流滿整條河流,惡臭難當魚蝦不復存在,而我幼時成長的可愛的地方,只能在夢中相見了。我不禁要問為了所謂的發展,犧牲了那麼多美麗的事物;為了所謂的繁榮,扼殺了那麼多的生命。值得嗎?地球只有一個,她經得起如此這般的破壞嗎?人類若沒有了地球會如何?答案顯而易見-必邁向滅亡!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拯救地球呢?

  身為鄉里基層工作者,幾十年來看著周遭環境的變遷,深覺若要拯救地球應從最細微處著手,點點滴滴的努力,才能慢慢的改變。因為傷害造成,要恢復原貌絕非一蹴可幾的。

一、改變傳統觀念:鄉村居住的人,生活所需往往取之於大地,回歸於大地。好的方面來說,是與大地合為一體,相輔相成;殊不知,長久以往無形間卻也造成環境的污染。因此,日常衛生習慣的改變,家庭廢水的排放均應予以限制。

二、鼓勵有機栽培,杜絕農藥使用:臺灣在四、五十年前大多數的農民,絕少使用農藥,但近年來農藥的使用卻相當普遍,直接使用在農作物上卻又未設定使用後的配套措施,在農藥濫用之下農作物的產量明顯增加了,但也對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整個生態環境亦隨之改變,田溝裏的青蛙、大肚魚、河裏的魚蝦絕跡了,這些都是嚴重的警訊,所以若能鼓勵農民回歸有機栽培,以傳統方式耕作,才有機會慢慢的找回往日的青山綠水,還大地原來的樣貌,給地球一個喘息的機會。

三、養殖方式的改變及養殖觀念的提升:在傳統鄉村自給自足的時代裏牛隻豬隻的養殖都只是少數,屬於專業的養殖場並不多見。如今基於經濟考量,養豬場規模動輒千隻起跳;在節省成本的前提之下,未做汙水處理直接將污水排入河川,造成河川惡臭、空氣污染,除嚴重破壞生態,同時也影響生活品質。政府若能落實相關法令、落實規範這些養殖場的設立,養殖業者秉持良心添購污水廢棄物處理設備,改善養殖環境,兩相努力之下,相信可以還民眾新鮮空氣和乾淨河川。

四、減少碳排放:經濟起飛帶來生活的便利,過去家庭有一台腳踏車就已算奢侈,如今家家戶戶有轎車有機車,生活便利的背後碳的排放增加了,加重了地球的負擔,地球暖化效應日益嚴重。地方政府若能多設置公園綠地,規劃鐵馬步道。如此在機車及汽車使用率降低下,碳的排放量自然減少,如此也算對緩和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五、鼓勵資源回收及再生製品的使用:宣導「新未必好」的觀念,落實垃圾分類、廚餘回收,透過這些隨手可做的工作地球上的資源將可以被循環利用,生生不息。否則要以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去滿足人類無限的欲望,地球的資源終有枯竭的一天。

六、加強教育:教育是百年大計,下ㄧ代的觀念及作為來自於這一代給他們的教育,在孩子小時即要灌輸其環保及愛惜地球的概念,孩子長大後將把愛護地球當作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此一代傳一代,才能傳承並落實保護地球的工作。

  身為鄉里基層工作者,我們不好高騖遠,以上淺見只要有心,任何人皆可以做到,而且我們相信只要秉著良知去做,我們也絕對相信這不會是倒退,而是進步。所謂「手持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讓我們共同努力,疼惜這個孕育我們的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