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個橫亙數百年的趨勢

中華民國選擇權教育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 孫偉飛
  橫亙數百年的一個趨勢正在進行,過程中大部分人都不明白,等到大多數人都明白的時候,這個趨勢又不知會以何種型態出現,這趨勢的標的物-貨幣-正跟隨著資訊革命的爆炸性發展,衝擊著人類文明的每一層面。

致富三階段

  來華訪問的經濟大師梭羅的演講實錄,提出「新國富論」的主張,「小國要富強就要重視品牌、重視研發,研發經費應提高至預算的10%以上」。

  是嗎?他的方向是唯一的嗎?還是可以有另類的思考呢?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台灣是如何有錢的,這裏僅說有錢,而不說台灣如何富裕,是因為財富的定義,有錢不一定富裕,而富裕必然有錢;台灣不能算先進國家,故財富的定義以三階段來劃分較為適宜,第一、生財階段,第二、投資階段,第三、才是求富階段。生財階段是只須努力而簡單的,而投資階段是要抓住方向的,求富階段則是要能夠富過三代,這裏可以明顯的看出財與富是不同的,「財」有腳會跑掉,「富」有家,是真實存在的。有了錢,必須要投資,而投資成功也僅指到達第三階段的求富之門,財與富有其實質上與層次上的不同,在求富的階段中,必須要瞭解金錢的意義才能完成,有錢的台灣也只能歸屬於第二階段的投資階段,要能達到第三階段,要富過三代,就不僅是努力而已,因為台灣目前亂象紛陳沒有方向,高科技又只是屬於少數人的,必須建構一個台灣人共同的願景,還需要正確的觀念與理念才行。

台灣富裕的過程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台,執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政策,如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等,其根本的目地只有一個「鼓勵生產」,要有一個最基本的產出,不能鼓勵生產,不能有實質產出,則一切都是空談。待土改政策落實以後,第二階段就要引導人們將生產得來的成果儲存起來,不能浪費。要引導民間儲蓄比例的提高,就必須從金融政策著手,如提高利率、發行公債、控制M1、M2、引進外資、建立金融市場……等等,例如証券市場的成立,民國四十九年通過証交法,民國五十一年成立証交所,目的都是籌措資本吸收民間資金,而這階段的政策,目標也很明顯,目的是為了「獎勵儲蓄」。不論是第一階段鼓勵生產的一系列政策或第二階段獎勵儲蓄的一系列政策。總結說來,為的都是一個總目標而努力,那就是「促進資本形成」,民間沒有儲蓄。資本沒有形成,國家就欠缺繼續發展的基礎,資本沒有形成,無法進行投資,就根本進不了財富之門。

  大學之道闡明修身、治國、平天下皆為一貫之道理,同樣的,不論企業、個人或國家雖然層次不同、規模不同,但與大學之道道理是一貫的完全相同,三者共同的第一階段,必然以促進資本形成為唯一目標,就國家而言,是鼓勵生產獎勵儲蓄,以促進資本形成,就個人而言,就是努力工作,努力儲蓄,目的也在於促進資本形成,國家執行努力生產,獎勵儲蓄後,完成促進資本形成之第一個階段性計劃,再來的政策就必須實行獎勵投資條例,五年經濟計劃等等,易言之,有了資本就必須「投資」,才可以促進消費,第二階段的總精神是投資,將儲蓄的錢投入生產活動來賺錢,求財求富有三階段,努力生產、獎勵儲蓄促進資本形成,完成生財階段後,就必須進入投資階段,有了資本才有實力參與投資,而在投資過程當中有三大重要的條件,必須時時注意才能獲得成功,第一是趨勢、第二是趨勢、第三還是趨勢。抓住趨勢就是抓住我們最好的朋友,這是証券市場的名言,(同樣是創富技術的基礎)也是做生意投資者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則;而投資最重要的是首重方向及趨勢,不在趨勢中的投資,總是事倍功半,甚至陷入投資失敗的絕境。台灣投資的方向,過去成功的定位在高科技產業。(這裏不能不推崇一位台灣真正的偉人,人稱「高科技之父」的李國鼎先生。有些人、物、歷史,是不需要蓋棺才能認定的)。

   有了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成功,才能維繫今日台灣的榮景,但在未來,要進入財富的第三階段,(求富階段),仍然要靠高科技、靠產業投資,台灣才能有未來嗎?正確的說,用錢投入生產活動來賺錢的模式還適用嗎?還是能創新其它的模式?而形成台灣人共同的願景?

台灣最大的資源:二仟億外匯存底

  假設台灣的未來只有高科技,停留在過去投資模式,那麼經濟大師梭羅的主張是對的,也因為高科技產業是屬於少數族群的,那麼將來的貧富差距會變得愈來愈大!,假設台灣的未來不能只恃高科技產業,那麼,梭羅的主張就至少不是全面的。

  因此,小國生財之道,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經濟大師梭羅的主張不是不對,而是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致富論的過程,在促進資本形成,在投資方向導出的觀念是為形而上者。簡單的形容,是努力就會有錢,就有60分的成績。在品牌、在研發是屬於形而下者,是在投資階段後產生的關於整體效益及效率的,是60分後要更好的努力過程,是效率的提昇,而台灣的未來不僅只是科技之島,也或許是亞太營運中心,金融中心……等等。總觀個人、企業、國家累積財富的過程都是雷同的,一個人在人生的初階段,必須努力工作,前提是在一個有前景(趨勢)的公司,必須節儉的儲蓄,待資本形成後,就必須建立投資的方向,由量變產生質變,才能進入第三階段財富之門,一個企業也是一樣,必須結合眾人努力的工作,公司的處境,必須處在產業的趨勢之中,開始時除了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支出外。必須從永續經營的角度保留盈餘,以促進資本形成。資本形成後,必須投資,在趨勢中的產業投資保留的資本可以進行垂直整合或水平整合的經營策略,不是趨勢中的產業,則可在資本形成後的投資過程中,必須重視品牌的形象,必須重視研究的發展,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以進行多角化經營。企業如是,個人、國家的生財之道莫不如是,不論小國或大國,大如美國,沒有五月花號冒險犯難的精神就沒有今日的美國,而這冒險犯難的精神必然也具備了求財階段的基礎條件。四十年來,勤奮的台灣人民,也累積了大量的財富,二仟億外匯存底。

  未能掌握「資本形成」及「投資趨勢」者,大如韓國的三星等大財團公司面臨金融風暴時,反不如台灣的中小企業有絕佳的應變能力,這相對的証明了大未必美,也反映出大而負債就不足以面對風險。

  台灣的未來,不論是建構在科技之道,或是亞太營運中心或是金融中心,其根本的前提是要有錢,善用原有的資源,完成了致富的生財階段、投資階段,促進資本形成後,「有錢」就形成最大的資源。

台灣最大的問題:二仟億外匯存底

  但是,有錢是個龐大的資源,也是個嚴重的間題,投資是一條不歸路,開始了,就不能回頭,資本形成後有了錢,擁有了龐大的資源,同時也形成嚴重的問題,這是真實的也同時存在的,沒有錢的時候反而單純就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要有錢,目標明確所以問題不大,但有了錢後,問題就多了,「每個人需要的其實很少,想要的太多」,至少有二個重大的問題,有錢後一個大問題是怕有錢變得沒有錢,掉下來的滋味不好玩,另一個大問題是有錢後想要更多的錢更加的拼命工作,變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從文化層面來看,這是東方的家族主義思想所造成,與西方的個人主義,實証思想導致不同的結果)。數年前轟動一時的內湖詩丹達爾百貨的黃錦州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本來,一個平凡的眷村子弟,胼手胝足,塑造了一個王國,這是何等了不起的成就,縱然一時的投資失敗,相信仍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因為己經証明自己比大多數人都要能幹。但是黃錦州並未考慮到此一機會成本,想不開之下,不但槍殺了一身香奈兒名飾的妻子,還想連兒子一道槍殺,竟反由愛名牌的妻子以死搶救下來,最後黃錦州也只能走上自盡一途!

  相對於黃錦州事件看看國會的亂象看看黑金掛鉤的嚴重性,而台灣真正的資源也是有錢!因為有錢,才會有那麼多問題!但我們不能說,那有錢就把它花光,那是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味於現實的說法,您要家中的菲傭回去嗎?為子孫,為了要「富過三代」,我們就必須面對這些問題,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持有金錢的本身,就躲不開風險的問題,而這是廿十一世紀面臨的最特殊的問題,也是本文所要指出,所要呼籲的貨幣問題。面對此一嚴峻的情勢,傳統的致富過程,尤其是只針對於生產活動的投資,面臨了嚴厲的考驗。

問題要解決,就必須出現大家都注意到的形勢。

二仟億外匯存底有如刀刃的兩面

幾年前,曾露出一線解決的曙光。

  台灣的問題可以由一幅生動的漫畫來表示,一個農夫,左手拿著鋤頭,右手頂著辛勤得來的財富,不知何去何從,而一大堆的小人,貪婪的注視著那筆財富,財富代表的是台灣五十年來累積的成果,農夫代表的是台灣百姓,努力勤奮,但只是個農夫,沒有全面性的眼光,鋤頭代表的是投資及工作的過去所努力的方向,高科技只是一部分,但大都是指生產方面的事,一大堆小人則指的不論外交或內政黑金及貪污等等。回憶當時,在主流與非主流的政爭中,郝柏村先生認為應努力回到過去人民努力生產賺錢的美德,用軍事來保衛台灣,而李登輝總統則認為「金融建國」,要用我們的金錢來滾錢保衛台灣,相較在康乃爾大學喊出我們是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其以貨幣為武器的理念是一致的,是認為我們不能再像過去樸拙的農夫勤奮生產賺錢,而必需像個金融家用賺來的錢再去賺錢,成為重要的金融中心後,讓中共怕引起國際金融風暴而不敢輕舉妄動來達到保衛台灣的目的。郝柏村先生也不能說他錯,但他的黯然下台,與其說是政爭,倒不如說是意識型態的不同罷了。試問一個有錢的農夫,應該注意用錢來滾錢效率較高呢?還是用生產來賺錢效率較高?

  台灣的問題是有錢累積資本後,過去僅靠投資繼續賺錢,但未來我們不能僅靠投資來賺錢,繼續的投資只是會出現更多的黃錦州,更多的問題。將財富導入產業,只是落伍的投資過程,這一傳統的致富論,已面臨當代虛擬貨幣戰爭的時局。在未來,將財富直接投入市場,簡單的說,「是錢滾錢,如何錢滾錢是一門技術的學問」,許多的例子証實,李登輝總統也注意到我們能夠用金錢來作為保護台灣的武器。例如:台海戰爭危機時,最關鍵的援助,不是美國航空母艦的巡防台灣,不是中共臨場退縮,而是報上小小的一則新聞,起了決定性的影響,「中央銀行總裁許遠東繞道英國,將訪美國。」背後顯示的意義是:「我們是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因台海危機,迫使我們來美國行使債權。」,結果是,台灣還沒有被侵略,春江水暖鴨先知因這則消息,美國的公債市場就被許遠東的隔洋喊話,面臨了崩盤的危機。您說,為了美國的利益,航空母艦能不來嗎?台海的戰爭危機,不是用郝先生的軍事來解決的,軍事的對峙,只會造成更大的緊張,造成股市崩盤,而是台灣証明了用自己的財富,可以直接面對來解決的,換言之,台灣有進行「貨幣戰爭」的能力。※台海的戰爭危機最大的收獲就是使我們注意到此一個趨勢。

  用金錢作武器,並不是其他時代可以使用的想法,而是貨幣演進到虛擬貨幣的時代才能夠形成的一股趨勢,能不能善用這股趨勢,就是台灣所面臨的既是特殊的也是最嚴峻的問題,刀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二仟億外匯存底,就是刀的兩面。台灣証明自己擁有發動貨幣戰爭的潛力,還需要証明自己有正確使用錢滾錢 財務管理的能力。

財務管理的趨勢由資本主義的企業機制發展而來

  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鑄煉了資本主義思想,造就了公司制度的蓬勃興起,企業經營的學說風起雲湧,更特殊的是此一趨勢是巨大到已發展了二百年了,李登輝總統「金融建國」的理念,應是注意到來自於此一趨勢二百年來,自工業革命發展而來的演變。

  企業經營涵蓋了五大層面,生產管理(或稱業務管理)、人事管理、行銷管理、研究與發展管理以及財務管理,此五大功能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愈趨完備,或在某一個時期中特別突顯其重要性,例如:人事管理上麥葛瑞奇的XYZ理論,馬斯洛的需要理論,赫茲柏格的兩因素激勵理論。

  行銷管理上的企業形象識別系統,ME+PS+4CS行銷組合策略。生產管理上最著名的則為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研究與發展管理的風氣首推美國,矽谷的興起,則端賴此一功能的極端發展,而財務管理的功能在愛德華邁德所著「公司理財」一書中,將傳統的財務管理定義為「應用在公司資本籌集及合併重整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傳統的財務管理只是介於法律和會計之間的一種產物,許多大公司即因此單純的想法在世紀末的劇變中不足以應變而慘遭淘汰出局」。

  要強調的是在時代的巨輪中,企業涵蓋的五大功能會在某一個時期特別的突顯其重要性,回想在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隨著殖民地經濟的成功後,那是一個需求大於供給的時代,市場的需求突然大量出現,只要獲得最大的產能,即可保証企業獲利的來源,一八00年英國的蘇和鑄造廳,鮑頓及瓦特在生產管理上進行的重大變革,以迄於一八00年代後期泰勒之科學管理,莫不代表了此一時期因需求遠大於供給的外在條件,促成了生產管理的唯一重要性,那是一個全然「以生產導向為導向的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的發展,俄國的率先發射太空,在在剌激了美國研究與發展管理的全面興起,激起了美國人想要登陸月球的願景,個人電腦、計量學派、洛查拉摩斯著名的國家研究所,最後興起的矽谷,都在二次大戰後的冷戰時期獨領風騷,至一九六0年代的後期,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由於這種空前未有的豐足,乃隨之而發生了社會的覺醒,例如:臭氧層的破壞,綠色和平組織,消費者運動等等課題,企業認知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行銷管理的整合性成為企業的唯一,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成為企業經營的基礎,行銷導向成為企業必然的經營理念。(*日本有錢後因自身市場的封閉性,走入和美國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而台灣的南下、東進都步入日本的後塵!)

  曾幾何時,「財務管理」這顆最不耀眼的明珠,「財務管理導向」的時代悄然來臨,掀起滔天巨浪而人們猶未察覺,人類身處有史以來最具破壞性的趨勢而瞠目以對。亞洲的金融風暴,甚至連國家都難逃噩運,彷如戰爭的結束。馬哈迪悲慘的說:「馬來西亞因此役,二十年的辛苦付諸東流」。印尼蘇哈托更是因此而下台,並面臨人身攻擊。

財務管理成為趨勢的原因

財務導向重要性的趨勢如何形成,大致上肇因於此下二點,

(一)資訊革命的推波助澖,凱恩斯的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市場有隻看不見的手,只要政府不橫加干預,維繫一個公平公開的環境,則這隻看不見的手自然會對市場作出最有效率的推動,以獲得最大的產出。說穿了,這隻看不見的手,指的就是人性,「人不自私,天誅地滅」,會為了個人的最大利益而奮力爭取。在人性與市場之間,資本主義最偉大的設計,「公司制度」三者結合成最佳運作的模式。形成人性-企業-市場的資本主義結構,但自一九五五年個人電腦興起後,資訊的取得,如爆炸般的浪潮展開,網際網路的發展,更是推波助澖的邁向顛峰,統計界就曾有人預估,以前的時代,祖父級要花一萬個小時的工作,我們一千個工作時就可以完成,而我們的下一代,將只需一百個小時即可完成,例如:寫這篇萬餘字的論文,須用掉七個工作天,計五十六個工作時才能完成。若透過電腦及語音打字速度,能縮減只要到一個工作天左右。是故,資訊革命的功率是驚人而顯而易見的,其影響更是深遠的,掀起質與量皆變的全面的轉變。資本主義的社會,也因此面臨鉅大的衝擊,尤其是公司制度的此一環節。人性、公司制、市場的完美資本主義模式,突然變成人性與市場的直接面對,人性可以分析正確的資訊後直接進入市場使,以獲取瞬間的財富,若知道使用期貨交易高倍速的操作手段,更能攫取驚人的財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財務投資專家巴菲特竟能名列世界財富名人排行榜第三的事實,索羅斯翻雲覆雨的知名度更是不用多所敘述。是故,有人說因個人電腦的普及,代表現代OA族的興起,預測了資本主義的衰退,公司制度的鉅大轉變,可預測的,托辣斯式的大公司若不能因應這份轉變,在應變的速度及組織的變革上多下工夫,則許多大公司將變成世紀末的恐龍,唯有掌握財務管理趨勢的大公司以其龐大之資源,養成期貨交易之技術,控管其風險才能倖免這必然的威脅。控股公司的興起,正適是以說明此一趨勢的發展。

(二)金本位制消失後,信用貨幣潛藏的危機。

  自一九七0年代,布列頓森林會議,尼克森總統宣佈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政府規定黃金可以自由買賣,此一會議,正式宣告了令人懷念的黃金本位制的結末,自此,各國的黃金成為商品,而不必然是政府貨幣儲備的一部份,不再是一國國力的基本象徵,而最重要的意義是,各國的貨幣成為真正的,沒有保証的「信用貨幣」,又因資訊電腦的發展,信用貨幣在沒有貨幣準備的支持下,又快速演進到更為擴張信用的電子貨幣,(或稱塑膠貨幣、虛擬貨幣)在此一爆炸性的演進下,有錢人赫然發現,他們所擁有的「信用貨幣」,他們一輩子辛苦的所得,有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廢紙,八0年代時,還可以將信用貨幣交換成土地、房屋…等等不動產,九0年代當不動產,如泡沫經濟破滅後,這些信用貨幣就只能轉入基金等信託投資領域性,而這個領域,靠的就是財務管理的技術,而這個過程就形成趨勢,日本就是未能注意到此一趨勢的嚴重性,雖然在生產管理上名聞世界,雖然在行銷管理上TOYOTA等大公司品牌行銷全世界,雖然在研發管理上不落人後,在累積了大量的財富後,雖然也南下(東南亞)東征(美國),但終因未能注意到財務管理的趨勢問題至今未復元氣,台灣的經驗如同一轍,豈能不多加警愓?

  一再的指出財務管理導向的趨勢化及其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將其涵蓋範圍,給與適當的定義,在愛德華邁所著「公司理財」一書中,將傳統的財務管理定義為,「應用在公司資本籌集及合併重整的一門學問」。消極的說,傳統的財務管理只是介於法律和會計之間的一種產物,如何籌措資金及借貸是其重心,至多是討論公司發行的証券種類以及承銷的市場活動,現行政府法規,或對財務報表的分析而已,目標都只是為了正常營運或投資。而近代財務管理的學者則認為財務管理最主要的目地,「乃是如何以最有效的理財方式,來配合產銷過程(亦即設備、採購、生產、銷售、財務等一元化),以獲得公司整體的、統合的經營效果,並促成公司價值之長期極大化」。此一概念,將傳統的財務管理,加入了投資學者的觀念,結合成近代的財務管理思想,而我們認為猶嫌不足,這些範圍僅足以稱之為「靜態的財務管理工作」。將賺得的錢,作一資源重分配再賺錢的模式是必須仍要做的工作,但同時還有新的工作要先解決,那就是賺來的「錢」,我們面臨了一個全新的思考,它是什麼東西?它能代表實質的財富嗎?假設我們有「錢」,作好了市場調查,總體經濟環境,投資產業,糾集眾人努力工作,這一連串辛苦努力的過程,等賺到錢了,突然的,一夜之間,它貶值了百分之五十,請問?那握在手上的信用貨幣是什麼東西?所以,傳統的財務管理加上投資學,並不足以因應布列頓森林會議以來的問題,我們真正面臨的問題是賺來的信用貨幣,如何保持「價值」,並進而創造「價值」。

財務管理趨勢演變為貨幣戰爭的事實

  近年來,諾貝爾獎的經濟獎得主,其研究的主題皆於此範疇,發展出許多套利的模型來增加其「價值」,這些創新的過程,我們可稱之為「動態的財務管理工作」。1995年,個人電腦的推出,促使資訊爆炸性的發展,使得大量的資訊變得公開且透明化,使得僅以國家的信用為信用準備的紙幣,呈現「貨幣消失」的不尋常現象,不但使得個人的財富遭遇空前的危機,國家的財務亦是暴露在陽光下,隨時受到潛藏的敵人毫不留情的檢驗,雖不至於亡國,但要使國力衰退個二、三十年則是非常可能之事。少部分的有錢人甚至國家,開始警覺到財富的第三階段「求富的階段」反而風險最高,要規避風險傳統的價值觀已不足以因應,而要富過三代就必須以全新的概念去面對,不能再因循生財-投資的階段形成不斷的循環而疏忽財富形成後的風險,簡言之,就是不能只會拿錢去投資,而不會拿錢去滾錢。生財之後再去投資,除了掌握趨勢外,就算能集合眾人的努力去生產,有效的生產形成日本經驗模式,這樣的循環,就算賺到錢,而沒有能力去面對布列頓森林會議後的貨幣信用形勢,到頭來可能還是一場空,馬來西亞的馬哈迪就說的很清楚,因此倒退了二十年。與其先急著去投資,例不如先把貨幣信用的危機控制好,「投資」好比例行的工作,而擁有的貨幣,好比隨時可能發生的危機控管。

  從前,我們以投資,正確的投資,不斷的投資來解決,未來,唯有透視金錢交易的本質從現貨交易的演進到期貨交易到選擇權交易的觀念,摸索出較高層次的交易技術,才能讓我們衝開一條嶄新的道路。換言之,「動態的財務管理工作」必須以「創富技術」為基礎,創富技術以市場的交易方式為主體而市場的交易方式從以物易物的趨勢演進而來 其中的期貨交易技術選擇權交易技術與期貨交易市場選擇權交易市場是互為表裡而不盡相同的,期貨與選擇權交易市場僅是指一個使用期貨交易方式的便於管理的實體市場而已。「動態的財務管理工作」面對的是電子貨幣,是無現金社會,是「消失的貨幣」,而時也必須了解貨幣的緣起,是從以物易物的交易發展而來,讓我們也來了解市場交易及貨幣發展的交互影響,並提出「十倍速時代」的觀念,提出「貨幣戰爭」的事實。

十倍速時代的來臨

  要瞭解市場交易及貨幣發展的交互影響必須先從人類文明的演進說起,人類因『分工』(Division)與『交換』(Exchange)之行為,必然導致產量多,品質精之生產大躍進,得能以有餘換不足,進而展開以物易物的人類文明時代,在以物易物的文明經驗中,同一時期又迸發了商品貨幣的觀念,此一觀念足以與火的發現,車輪的發明,並列為人類史的三大發明。在商品貨幣發展至較輕薄易於運送,貯存的金屬貨幣時代,又同時將人類的文明由以物易物的時代展開現貨交易的序幕,隨著經濟文明的愈趨發展,金屬貨幣發展至信用貨幣,因信用風險的產生,現貨交易亦同時以契約交易的形式出現,隨即步入訂金(期貨保證金)交易的階段,最後衍生為選擇權交易的概念,其演變之快速,使得大部分的人類身處其中而不自知,在信用貨幣因資訊爆炸而迅速發展至電子貨幣(塑膠貨幣)的時代,此一矛盾愈發突顯,布列頓森林會議後,持有貨幣,本身就構成一種風險,要規避這種風險,除了投資於生產外,也必須投資於金融商品衍生於選擇權交易觀念的理解,綜合而成所謂創富技術的摸索,簡單的說台灣的問題是有錢,真正的意義是說我們持有的「貨幣」具有「風險」,「存在」就有風險,不管是來自國內的亂象,或是來自國外的戰爭。原因都在於我們不瞭解現代貨幣的本質。現貨交易的經驗,已行之多年,而期貨交易的技術,則敝帚自珍,選擇權交易的概念更是先進到沒有幾個官員知曉且眾說紛云更不用說有關於金融風暴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了。就以期貨交易的經驗而言,日本從幕府時代的堂島米市算起,就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而台灣的期貨市場開放不過五年,期貨交易的經驗如此,期貨交易的技術更有如天馬行空,未見一家之學,選擇權交易的技術更是少數人自己才看得清楚,面對此一無知且險峻的形勢,我們只能擇兩取中,直接進入以錢滾錢的創富交易技術的領域,期待國人重視,百家爭鳴?形成台灣獨有的以金錢資源為本的創富技術。

  人類的文明因「交換」而進步,交換就是交易,因為分工生產出來商品,必須透過交換、交易,來達成提昇生活品質的目地,這也是自由貿易的真諦所在,但以物易物的交換交易效率太差,必須以一個共同的商品價值標準來增加交換交易的效率性與方便性,「金錢」、「貨幣」的概念於焉產生,所以說,金錢是什麼東西?它確實是一個東西,確實是由人類需要的商品演變而來,確實是人類創造而來。也因為貨幣的發明,人類為提昇生活品質的交易交換效率愈來愈高,從以物易物發展到現貨交易到契約交易,貨幣也由商品貨幣發展到金屬貨幣到信用貨幣,甚至到了電子貨幣時,突然之間,交易技術變得更錯綜複雜,貨幣反而不需要了,貨幣促進交換的效率,已因交換交易的效率本身進展到期貨交易,選擇權交易的高難度時,實質的貨幣消失了,貨幣變得只是一堆數字,已有人意識到「金錢遊戲」的數字遊戲和以前不太一樣,但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沒有貨幣,沒有金錢的世界來臨後,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目前,我們只看到一部分未來世界的市場雛型,稱之為期貨市場,包含了選擇權市場,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這是個人,每個人都可以進入的市場,甚至每個人進入後就獲得十倍的無息貸款,十倍,十倍的帳面數字,可以為參與的人帶來多大的改變?大多數人都不是很清楚,因此,我們稱之為未來將是個「十倍速時代」。

  在十倍速時代裏,會帶給了我們什麼的影響,會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威脅,會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這已經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沒有多少人回答的出來,但有許多人經驗了它的嚴重性。例如:有人說:「人類六十年必有戰爭」,因為人類的劣根性。自二次世界大戰至今已六十年了,會不會發生呢?其實,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已開打了,只是它是以「貨幣戰爭」的形式出現,(也有人稱之為經濟戰爭)。以十倍速的交易效率發生貨幣戰爭,就是這種財務管理趨勢下的產物。例如:日本與美國。在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以其東方人的民族性迅速爬起,並以投資生產手段行銷東南亞,全世界時,洋洋的得意的認為大日本帝國的軍事戰爭打敗了,但以經濟戰爭的形式卻攻進佔領了全世界(至少東南亞),沒想到美國反以比經濟戰爭的更高形式,也就是貨幣戰爭的形式獲得最後的成果,美國是如何辦到的,當時的大環境日本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式生產管理為絕對的優勢,日本品牌行銷全世界,美國的貿易赤字居高不下,美國的預算赤字大,負債龐大,但為什麼數年之間,美國的預算赤字不見了,美國的負債減輕了,美國的經濟情勢竟然轉危為安,當美國的財政部長魯賓辭職下台,獲得舉國一致的推崇時,答案才突顯出來,原來這位華爾街出身的財金官員,深諳「貨幣戰爭」的真諦,利用創富交易的技術,進入外匯市場翻雲覆雨,世人皆注意到九0年代日本泡沬經濟破滅後,日幣不具升值的條件卻反常的升值至九六年最高一對七十九美元,然後急遽回貶至一對一四七美元,而後反彈至一一八元的水平這一段驚濤駭浪的過程,外匯交易包括央行的明眼人都明白,以外匯市場「日」成交量高達一兆美元來看,美國的千億負債,就在這一升一貶之間輕易的煙消雲散,外匯市場的保証金倍數也是最少十倍,華爾街的魯賓有此十倍速的創富交易技術,還需要發不平之鳴,刻意的去敲開日本的關稅封閉市場嗎?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更明顯的就是一場直接的「貨幣戰爭」,連迂迴偽裝的籍口都沒有,整個國家一夕之間就幾乎土崩瓦解,香港是打贏了卻大傷形象,新加坡小輸,台灣表現最好,會有這樣的結果,追根究底,這一場貨幣戰爭台灣就是運用以外匯存底為資源的創富交易技術來面對當前的時代趨勢,我們不認為那是叫干預,並可以準確的說,以後的政府干預將愈來愈多,但目的絕不是破壞市場自由機制,而是維護市場的公平與公正性,香港的措施是對的,雖然沒有高明的交易技術,但用雄厚的外匯存底去反擊也是一樣,只可惜忘了財不露白的道理,大聲嚷嚷,以致賠了形象。新加坡是國際化太深,卻沒有快速反應的機制以致小傷,我們表現最好真正的原因,是新台幣並未國際化,這也是我們雖好而招致批評的原因。

  會說是維護而不是干預,又突顯出金錢詭異的本質,金錢本是交易的媒介,利於市場之有效運作,本就毋須干預,但金錢發展到電子貨幣,交易的效率又高到期貨交易的十倍比例與選擇權交易時,因為避險的觀念,因為保証金的設計,理論上,參與市場的每個人就都擁有自有資金十倍以上的信用能力,但因為風險觀念之不同步,或傳統價值觀不清楚投資與投機的差異,甚至人性的因素使然,大都數人並不具備行動的能力,相對的,索羅斯擁有大量的資金,又必然明白十倍比例的貨幣信用能力,面對弱勢的市場交易效率,當然會在市場上發動貨幣戰爭,而這會發生什麼樣的結果呢?但見市場價格直直落,最後必然屠殺到這些升斗小民,請問,若無人出面維護,自由市場的公平性何在呢?從小格局的觀點來看,這類似於單一股票的價格在市場中突然受到主力的突擊,若無公司派的維護,或法規制度之規範,則這檔股票就像宣判死刑一樣同樣的道理;而整體性的市場是不允許不公平競爭的存在。台灣是有錢,但意識到這些危機,必然會發生的危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十倍速時代的關鍵技術要從市場的交易方式開始學習

  只有迅速體認貨幣戰爭的本質,認清我們擁有十倍的信用擴張的實力,迎戰這十倍速的時代,而最好的試金石,就是我們初具雛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從市場中學習實用的技術。

  電子貨幣潛藏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將信用貨幣數字化後,複製金錢變得更加容易,加上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十倍速效率,輕敲幾個鍵就可以創造出數量驚人的貨幣配合網路的流通速度,引發市場混亂的速度也會更快,在金融市場網路化後,近十餘年來貨幣移動的數位化,金融市場的業務快速成長,改變了金融體系的運作方式,過去放款給投資生產者是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但現在如何利用全球的貨幣市場進行投機或避險操作卻成了金融業的重點項目。百餘年的霸菱,大和銀行都因此消滅,台灣再有錢,也不過是數十家霸菱和大和的總和,面對未來的風險,唯有在初期積極介入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市場,將「創富交易技術」的KnowHow完整建構,中期階段將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交易的精神及方式普及於金融市場的各個層面,例如:証券市場第三日交割的現金交易方式甚不合理,害得多少營業員發生妻離子散的悲劇,早應引進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交易的保証金方式,就不用擔心違約交割的問題,這應是財政部要優先立法推動的部分。在股票族了解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交易交割的觀念後,期貨交易技術的學習就容易開展,長期而言,擁有期貨交易技術後,勢必走向國際,屆時,人才濟濟,台灣不但也將具備發動貨幣戰爭的實力也具備打贏貨幣戰爭的能力。這些短中長期規劃,應上自政府,下至庶人,形成台灣的願景,而財政部、教育部、央行、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成員,都應視為第一線作戰部隊,証明出台灣的未來,除了高科技產業外,我們還有其它的願景可恃。

趨勢是偉大的,我們只能面對

  趨勢的結果是偉大的。美國人席格.小虫,在內華達州荒涼的沙漠中建立起第一座火鶴酒店時,有誰能料想到,它最後演變成一座龐大的現代化城市,美國的象徵,年產值數仟億美金的-拉斯維加斯-而現在,我們雖然不能具體的描述期貨交易技術到底是什麼?但是已經清楚的看到,信用貨幣的衰頹,資訊革命的爆炸性發展,電子貨幣,無現金社會的來臨,使得每一個人,只要有點錢,隨時可以進入市場,而市場交易交換的效率又已超速演進到期貨交易,選擇權交易的形式,使得有點錢的每個人又同時擁有十倍的資金實力,有資金,有實力而沒有技術運用的能力,不就是台灣諸多金融問題的寫照,稍有閃失,不就是活脫脫的李森,霸菱事件,不就是國產車事件,不就是廣三中企事件嗎?台灣的問題不就是因為有錢,勢必要進入這些市場,但有這個實力嗎?中央銀行面對類似的貨幣戰爭已經耗費了多少子彈您知道嗎?中央銀行的黃金,平均成本每盎斯是四二0美元之高,您知道嗎?外匯存底若是操控在少數人手上,會不會隨時有另一個李森出現呢?或許有人說,保守一點不就好了?而政府也是這樣說的,「保守一點,不要玩金錢遊戲」,是嗎?若是你對新新人類的飆車族說:「不要飆車了,會死人的。」你講的是事實,但是有用嗎?能擋得住嗎?飆車族就從此不見嗎?「趨勢」不會受我們任何個人的單一行為所影響的。這些風險並不會因為我們不參與而不存在的,因為沒有人能擋得住趨勢,金錢遊戲已經成為貨幣戰爭的一種趨勢,貨幣戰爭是數字,數位化的數字而不是遊戲,有許多複雜的因素和發展的背景,但它確定是一種趨勢,趨勢是擋不住的,會繼續有李森,有國產車出現的,我們只有正視這個事實,面對這個趨勢,才能有充分的認知來準備。

  禪宗有個小故事,「師父,前也是死,退也是死,我該如何?」師父回答說:「旁邊讓一讓如何?」,是的,我們有資產的實力而沒有技術的能力,可以從這一方面開始進行。我們過去的勤奮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資本,在我們繼續投資高科技產業的同時,可以也開始要求我們的各級單位,作好貨幣戰爭的準備,迎接十倍速時代的來臨。高科技業的投資是我們仍要作的投資,但不會是台灣的願景,因為我們沒有擁有技術,而只要導入貨幣戰爭,十倍速時代的觀念,我們會擁有願景,觀念會導致參與、會導致創富交易技術的產生,我們擁有交易的技術、十倍信用擴張的交易技術,我們就能擁有願景,只要中央銀行,財政部等各級金融市場單位產生共識,台灣就走出了踏實的第一步。

台灣的願景,創富交易技術

  台灣的資源與問題都是有錢,辛苦累積的財富,大把大把的送,作凱子的娘,要不就是橫衝直撞的,不論是西向,東進或南征的,四處丟錢投資重蹈日本的覆徹,更惡形惡狀的,因這有錢的具體呈現,二千億的外匯存底,成為政治人物罪惡的淵藪!而一般人只以為是黑金,中共是槍桿子出政權,我們的軍隊已國家化了,不會造反。那要抓權力,出政權,明白講不是就在抓這些錢嗎?這才是台灣人真正的悲哀!為什麼格局不能效大一點,只要多一點創富交易技術的概念,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們實際擁有的不僅是二仟億,在當前的趨勢下,我們擁有的可以擴張到一萬億,只要練好了創富交易技術,我們就具備發動貨幣戰爭以保護自己的實力。當一念之轉,格局就不一樣了,例如:以中國大陸來說明,台灣投資的經常帳是二百億美元,檯面下的不算,一九九三年時,中共的人民幣對美元是十三比一,現在是八:一,中共的利率在一九九六最高,達到百分之十二,若加上公債的名目貼補率則高達百分之二十二,以平均百分之二十來算。不到三年,二佰億就變成四佰億,還不包括升值的部分。這個過程,對在台灣的外資而言,早就是成熟的創富交易技術,只不過它們更狠,生產性的投資都不願,只在升值、利率、股市三個項目打轉,大家稱之為「熱錢」的。因此,中國大陸可不可以投資?要不要西向,當然可以,但要不要戒急用忍?也是要的,簡單的解決之道,就是只需要進行貨幣戰爭的「貨幣投資」;而不用急於「生產投資」,統一集團過早的生產投資就因此而苦哈哈的,若先進行貨幣戰爭,現在再來併購頂新的康師傅,不就跟劉泰英趁金融風暴在泰國漂亮的出擊,一樣風風光光的,貨幣戰爭不需戒急用忍,先作貨幣投資,市場調查清楚了,市場行銷準備好了,再作生產投資或併購,這才是真正的戒急用忍政策。再就東南亞的金融風暴來看,沒有人將危機解釋成千載難逢的時機,貨幣劇貶時,行政院還在東一個拉丁訪問團,西一個歐洲代表團研究研究的!為什麼不生產投資慢慢研究,貨幣戰爭直接進行呢?還可獲「義舉」之名,劉泰英的泰國投資,索羅斯的進入韓國,不就是面子裏子贏足嗎?貨幣投資,不就是貨幣戰爭?不就是數字遊戲嗎?但真能當遊戲而輕忽嗎?

  不論國家、企業或個人,致富的過程都很簡單,致富的道理都是一貫的,只要依照致富的三階段論,努力工作,儲蓄,促進資本(貨幣)形成後轉投資即可賺到金錢,這是一貫的過程,十年前,一千年前,這都是絕對有效的模式,但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無現金的世界,是一個電子貨幣的時代,是一個十倍速的時空,雖然賺到錢,但不安全的感覺愈重,為求得安心,治絲益棻,亂象紛陳,有錢反成問題的根源,當我們能夠確認有錢是我們問題的根源後,即可邁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只要確認問題終將不是問題。就必須在觀念上,能夠徹底了解貨幣的本質,瞭解現貨交易飛速演進到期貨交易到選擇權交易的意義,將我們辛苦累積的財富毋須去守,反而要用創富技術的觀念來認知,來應變,瞭解我們擁有的不是二仟億,,而是反向以一萬億來逆思考,了解我們隨時有能力發動貨幣戰爭來保護自己,善用十倍速的創富交易技術,讓創富國家成為我們台灣人的共同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