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到深入,參與合作社之路

主婦聯盟生產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陳秀枝

前緣

  一九九O年暑假的同窗會,好友的一句話︰「身為女人,沒有參加『婦女新知』也要參加『主婦聯盟』。」因而與「主婦聯盟」結緣,當時心中只是佩服著北部的這群主婦,能為著自處的環境「開口與行動」,羨慕能有一群人為著一份理想而共同付出,心想:這樣的生命才有價值,這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藉著會訊我成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函授生,她是引我踏上學習之旅與關心公共事務的啟蒙老師。因此豐富了我的生命視野。

再生緣

  二OO三年六月十九日,自己負責的社團承辦教部綠色消費講座,得以邀當時合作社的理事主席陳來紅,到嘉義演講「身土同愛─談生命探索與合作思考」介紹本社的理念。前夜她住進我家,臨睡前從行囊掏出一本《英國合作運動史》當見面禮物。而我把它當功課,努力的讀了兩回,才稍稍清楚合作社是怎麼一回事,她的本質與價值是那麼神聖,閱後讓我對這群婆婆媽媽又更加肅然起敬,也因此對於我們的合作社,有另一種崇敬的情愫,心中充滿感動與感恩,以受益者的角色,正式申請成為合作社社員,享受著前人歡喜(當時的想像)耕耘的成果。

從班長、社代到理事

  成為社員後,期許自己也能如英國合作運動的先驅們,盡合作社社員的本份,積極參與合作社事務,所以自願當了班長,也熱心對週遭親友介紹我們的合作社。然而由於沒有持續與有效的活動,許多社員參與合作社不久就停止利用,少數繼續利用的班員,藉著月刊的資訊,知曉合作社的產品得來不易,取貨時互相研究如何烹調。可是這段期間自己對於組織發展卻無法深入與關注,於是開始學習對組織的探索與自我定位,投身參選二OO五年第二屆社員代表。期望自己在這場由多數主婦發起的消費者合作運動中不再缺席,不讓生命有錯過的遺憾,希望在社務的發展過程中能盡些心力。

  然而當上社代,可參與學習的機會仍然有限,當時被賦予的任務是參加年度的社員代表大會,聽取社務報告、審年度預算與決算。實際參與社代大會的會議後方知,許多代表認真議事,依著會議法規變更議程,抱著合作社法規審提案,理監事各自為職責交互辯證,為了理念傳達,為了永續經營;社代為了社員權益,為了產品品質,議場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此幕是我參與社團多年會從不曾見識過的場景,它讓我震撼,也讓我慚愧,深感自己一直置身度外,享受他人用血淚、青春耕耘的成果而不自知。

  二OO六年三月三十日,合作社辦了「合作社的民主管理-落實地區營運學習工作坊」請來日本生協的河野榮次會長與會交流及經驗分享,他一再的問大家:「組織合作社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是否不停的與社員就合作社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做確認?為什麼要做組織營運?......回頭來看,跨國集團有很大的商業資本可以進行商業行為,那麼,一個小小的合作社,要用什麼來對抗跨國集團呢?請問,合作社的資金是誰來出的呢?不就是社員嗎?由誰來營運呢?是由職員來營運嗎?基本上是由社員來營運的!由誰來利用它呢?要把它賣到別的團體去嗎?當然是由社員來使用對不對?所以合作社在這個社會存在最基本的價值,就是一定要貫徹由社員出資、社員營運、社員利用這件事。」

  當他訴說著日本經驗,再反觀我們的組織,交織著感動與憂心。那日會後我問南社經理:他們能為何我們不能?她當時是仍是新上手的代理經理,笑笑的回我:「我們沒人也沒錢。」因而當有理事一再請辭後,幾經思量二OO六年五月參與理事的補選。唯一的政見就是「協助推動民主管理,落實地區營運」,七月底遞補成為理事,展開另一生命經歷的學習之旅。

  回想第一次見習理事會議,那真是一恐怖的經驗,從早上十點會議到下午六點,還沒討論完所有的提案,對於提案的內容陌生,會議過程驚濤駭浪,懷疑自己誤闖叢林,當時只是努力的聽講,希望自己能進入狀況,回到家已是深夜,到隔天仍是頭昏。至今所經過的總總場景,那種不斷的自我挑戰的經歷是無法言喻的。

身入才深入

  擔任合作社理事,我暫停自己的學習計畫與其他的活動,把自己擺在家庭與合作社之間。自覺才疏學淺,害怕自己的無知,壞了前人辛苦經營出成果。故每有研習課程,盡量參與學習,並常把專家的講義,拿來復習,希望自己能清楚個中三味,盡所能去體悟合作社真正的價值。並以學習合作先驅的精神為我行事的依歸。

  2007年七月間日、韓姐妹會「生活俱樂部」與「女性民友會生協」來台交流,經驗分享中ㄧ位日本「生活俱樂部」工作20年的職員說:「大學畢業後想找一個不必說謊,能說真話的工作,所以選擇了到『合作社』上班」是怎麼樣的合作社組織,能讓年輕學子為了可以說真話而把合作事業當終生志業?

  此話震撼了我,它讓我相信心中嚮往的合作國度是可能存在的!

  也因此讓我身陷合作社場,越陷越深。達賴喇嘛的祈禱文中的內容片段: 「廟堂就在我心 這不需要複雜的理論,這是常識。 請不要懷疑:體諒他人,對你我都有益。 請不要質疑:別人快樂,我們也就快樂。請不要否認:社會動盪,我們跟著不安。也請不要置疑:愈多壞心眼佔據我們的心,我們就會有愈多的苦難。 因此,我們可以拒絕接受宗教、意識型態,以及各式各樣的智慧箴言, 但是我們不能逃脫愛與同情的需要。」這與合作人的應有的「誠實、開放、社會責任、關懷他人」的價值信念事一樣的?

地區營運 不到盡頭,不能死心

  由於推動地區營運,讓在地人經營在地事,得以到工作現場與工作人員和社員接觸,才知我們的工作人員(因多是新手)與社員對合作社本質的認知與我的想像落差極大。社員顧客化、站所商店化,多數社員在意的只是產品的品質與價格,它是怎樣的被產出?合作社為誰而存在?為何而存在?甚至它將因何而衰敗滅亡?到底誰該付責任?它的經營準則是什麼?並不清楚與在意。   

  而後我開始參加南社的行政會議、部門會議、與站務會議,瞭解她們的工作內容與流程,知曉工作團隊所面對的事務及壓力。礙於管銷費用掌控,行政部門人力緊縮,行政人員是多功能組合的「操人」,組織人員的時間被事務性工作卡死,編小絮、接電話、辦理常態活動......,更須把工作帶回家。   

  之後我放慢腳步,從嘉義、新營、高雄、台南、輪流找時間與社員接觸,或參加既定社員關懷活動行銷合作社理念,找社員代表幫忙與協助,在業務成長下2006年3月得加入新的組織人員,負責地區營運的推動,跟著到處跑,想點子辦活動博感情。然多數的活動社員並不領情,或許時間不對或許內容不愛,報名人數常掛單,也增加了站務人員的困擾。因而讓專職人員懷疑來合作社工作的意義,心想不如歸去,說出:「地區營運不做傷心,做了灰心」,我只能安慰她說:「不到盡頭,不能死心,因為它才在起步,請再給各自機會。」

  5、6月開使我們分四地接力辦理「解說員培訓」,每站對新入社社員要求參加「入社說明會」,終於多了幾顆種子出現,因而讓搖搖欲墜的地區營運籌備會又現生機 。許多新社員表示,如沒聽過入社說明,她真的以為我們是一家:產品要求比較嚴謹的有機店而已,不知自己的角色與定位。後來站務人員說,有參與過說明會的社員的配合度明顯提升,關心的角度不一樣,溝通變得較容易了。 社員,你在哪裡呢?

  合作社能永續經營,基本要素是社員的合作理念與能力。雖然有少數積極的社員願來深入探討承擔,為合作社的發展發心,只是比率低得讓人不安。「合作事業」是世界性被推崇的普世價值? 它超越宗教、政治、無分國界與人種、心中有他人的合作社會 是人們夢想中最自在幸福的生活型態 當我們更清楚「她」的價值也就會在參與中找到自我的價值 就能理解合作運動的先驅們,為何能「以身相許終不悔」秀枝寫得有點亂,但想要表達的是: 有可能從我們合作社開始嗎?我們不期待政府的德政 與宗教的救贖 我們能讓參與的社員、工作人員及與我們合作的所有農友與生產者 有這樣的感受-因為參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而更快樂與幸福感? 我們的組織價值文化可以不追求「經濟成長率」,而追求「快樂成長力」嗎?可能嗎?就從每個小我開始?所有的合作社社員都是合作人? 最後,許下我的願言:願合作社永生;願合作社的價值被理解;願合作社的原則被實踐。願合作社員都能成為合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