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海岸保護對策

建立發展觀光的海洋政策

花蓮環保聯盟會長 鍾寶珠

壹、總體建議

一、歷史資料的確實吸收與執行
  花蓮海岸退縮問題之討論由來已久,欣見行政院釐定「恢復自然海岸」總長度之政策,以保護原有地景地貌並恢復已破壞之海岸,這不單是為了維護海岸沿線聚落的觀光資本,也是實際基於沿線地質多屬脆弱,減少人為工程施作可達到保育國土與維護觀光資本的雙贏,而目前諸多專家學者建議朝向「減少工法」的精神。遺憾的是,爭議至今,儘管已經累積了許多單位與專家學者的意見與共識資料,惟執事單位對於海岸保護的改善計畫,卻仍多以投置消塊或海堤工程之施作模式作為解決方案,甚至多次報告時依然扭曲環保團體本意,指稱環保團體「要景觀不要國土」,我們再次嚴正表達,環保團體之觀察報告,係以海岸保護與永續發展作為目標,不枉各界的參與和期待。

二、長期研究建置基礎資料
  花蓮依山傍海,基本面就牽涉到山與海的生態系,欲加諸人為施作,往往動輒得咎。海岸工程需要考慮海象生態,無一不需要長期而嚴謹的基礎調查做後盾,作為計畫方案評估的依據與基礎;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對於遭遇的問題,所提出治標的方案,正是缺乏長期調查資料所致。
以海岸保護為例,投置消波塊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對於海岸保護成效有限,且屬於消耗性投入,然而長期以來濫用誤用的結果,導致民眾誤產生消波塊就能保護海岸的錯覺;此外,亦欠缺整體性的觀點,例如﹕因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遷、海水增溫海水上升,凡此不可不謂有相當的責任。

  我們強調建立長期而完整的基礎研究,因為台灣為海島國家,以水泥護岸與消波塊阻擋海浪能夠能撐多久,因此進行更長期的環境監測、海岸監測、漂沙流向、近岸地形,以達長治久安之謀略,水利署應及早尋求世界其他各國的經驗與研究,發展本土適宜的海岸保護方案。

貳、公審海岸工程

ㄧ、問題現況與事實
(一)海堤是否是最安全、最好的方法?
  從新城、順安、化仁海堤來看:有諸多問題必須釐清,(1)水利署是否知道,沙丘其實是會移動的,如果沒有以植被固定細沙,讓它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硬在會移動的沙丘以及沙灘上築起海堤,因為欠缺穩固的基礎,所有的施為根本不堪一擊﹗(2)從新城、順安、化仁到水璉,颱風過後,這些水泥護堤就如薄餅乾片般的輕敷在沙質地上,根本無法起任何作用。綜觀這些工程,不知浪費了多少公帑,危害多少人的生家財產?甚且積非成是,讓民眾誤以為水泥護堤不夠高、不夠寬所致,才是令人最憂慮的地方。


上為海棠、龍王兩颱風之後,新城海堤受損畫面

下圖為化仁海堤受損海水倒灌畫面

二、水璉的海洋像一首美麗的歌

永遠的月光  永遠的海岸

上圖是水璉海灘和漁民漁船上岸的情形

如果也是採以往模式興建海堤,水璉海岸是否能夠承受十七級的颶風,保護漁民的安全?新城至化仁海堤的例子可謂殷鑒不遠。

  ㄧ個蓋錯地點的海巡署--位於高潮線沙灘上的建築物,就算蓋了海堤,誰能保證它不被吹毀,尤其是東部颱風季節。其實,居民知道舊土地公廟位置是危險的,早已將他遷移到安全的地方,土地公已經告訴大家哪裡是最安全的。


形成水璉沙灘的細沙,是否被堵在鹽寮船澳,無法回補呢?

一、水璉海岸,在海棠颱風影響下,造成嚴重侵蝕,感覺上似乎是海岸退縮的非常嚴重,於是漁民紛紛絕得需要保護工,如果追根究底,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此現象,從下圖可以推測是否與鹽寮船澳興建之後,產生凸堤效應,以致於砂源淤積北邊,無法供應南側,更遠是可能也影響砂源無法供應水璉海岸,所以花費數億經費的船澳,已經成為死的港口,毫無作用。
二、第九河川局是否進行此花蓮溪口至水璉海岸沿岸流漂砂的監測追蹤,即貿然提出海堤復建方案,不僅違反行政院恢復自然海岸政策,同時將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三、消失的防風林,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東昌沙丘北側化仁海堤,被侵佔 消失的防風林地,導致榮光、名人社區每逢颱風就海水倒灌,居民心驚膽跳、不得安寧。

參、總體建議  維持花蓮美麗的海洋,永續花蓮觀光發展!

(ㄧ)、花蓮海岸保護對策
(1)、以沙丘取代海堤
  從日據時代就已經形成的東昌沙丘,經歷無數次的颱風,今年更遭遇史上風速海棠、泰利、龍王等颱風,至今屹立不搖佇立原地,牢牢固守著海岸與沙地,沙丘上的海埔姜、馬鞍藤、林投與身後黃槿形成的灌木叢,更是牢牢的護住土地,扮演著固砂護土功能,阻擋海水侵蝕的功能,是最棒的生態工法。

(2)、海岸植被替代消波塊與海堤

193號公路七星潭燕德漁場停車場旁,發現在龍王颱風之後,沙子都被留在一叢叢的林投叢聚根系裡。      馬鞍藤海埔姜等根系長達數公尺長,
     不僅固沙又防海水更牢牢護住沙土可見林投是第二層的海岸防護機制,    (拍攝日期94.10.15)           是第一層的固沙植物防護機制。

當林投群聚綿延數公尺時可以破浪,是最好的消波塊與堤防。(圖為化仁海堤旁的林投群聚)     根系達數公尺的黃槿是另一良好植被
(拍攝日期94.10.15)

(二)、建立發展觀光的海洋政策

我們比許多聞名全球的海灘擁有更漂亮的海灣,卻在沙灘上丟滿了消波塊。

  假如沒有消波塊的污染,我們的海會比他們更藍,我們的天空會比他們更清,我們的山會比他們更翠綠,沙灘會更美......
同處太平洋東岸的國家、地方、島嶼,也遇到和我們一樣的問題:「沿岸受到海潮侵蝕、後退」。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不建海堤,花蓮是否有機會透過規劃變成如同國外觀光海岸的景色。

(三)、看見花蓮海岸    建立跨單位整合機制,積極落實恢復自然海岸總長度政策
林務局系統
‧找回防風保安林 適用海岸的植被復育等方式保全海岸
‧以永續就業方式雇請當地居民栽植與復育。

水利署系統
水利署調整組織,成立專責的海洋監測與相關的水文、海洋調查單位,常態辦理基礎資料的累積
‧明確訂出期程,將花蓮海岸暴潮線繪出,並與地形圖、地籍圖套匯,將資料發放給每一個沿岸居民,讓居民充分清楚自己生命財產的風險程度,並定期更新 .
‧有顯著危險或敏感地區,做好預警系統,必要地區應編列預算逐年徵收 .
‧不應讓居民暴露在高風險之下,此為政府不可規避之責任
‧在組織調整通過前,以中長程計畫先行編列預算執行,
‧專案評估花蓮海岸消長原因,並將和平港、花蓮港、鹽寮船澳突堤效應以及東砂西運海岸砂源補充問題務實納入評估範圍
‧每年監測資本資料庫公開查詢評估進度與過程公開,行政院、水利署網站,定期公佈花蓮地方媒體、說明會,讓居民都暸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