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勞工的心聲

聯合NGO世界公民總會義工 沈浚閎

  台灣從民國49年政府公布「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放寬經濟管制,使經濟自由化,實施單一匯率,進口自由化,改革關稅,鼓勵外銷出口。之後陸續成立「加工出口區」創立,以成衣、電器、食品、紡織等產業為主;經建會在民國六十八年擬定「經濟建設十年計畫」,計畫從隔年開始推廣機械、電機、資訊、電子等污染量少,技術密集度高的「策略性工業」,後來又加入生物科技工業與材料科技工。為加速產業升級,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以優厚條件吸引廠商、人才進入,研發生產電子資訊、精密儀器、高科技材料工業、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工業。民國七十年代以後,台灣經濟朝向發展高科技工業。

  台灣經濟起飛,造成台灣經濟的奇蹟,事實上勞工們努力的付出,亦是功不可沒。以往在台灣,只要肯做事、肯努力、勤勞就有飯吃;最近十幾年來,兩岸經貿越發頻繁,企業大量外移,不論是上游影響下游或是為降低成本獲取利潤,加工及代工業亦因而受到重大衝擊,許多行業已無法在台灣生存,再加上開放外來勞工,勞工們處境更加困難,只能面臨資遣,或是選擇到大陸工作。

  我是從事機械技工的工作,公司亦西進大陸設廠,雖然薪資不多,又要兩地奔波,為了家庭、生活所需,不得已只好離鄉背井,到大陸上班。當時有許多同事被資遣,高高興興的領了一筆不錯的資遣費,認為又可以在台灣尋找第二春,再找其他的工作。當時我還挺羨慕的,但是3年過了,在一次機緣與過往同事碰面,才得知有許多人因此而找不到工作,有人只能靠打零工過日子,大家對明天都不抱希望,心永遠處在不安定的狀態中。

  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國際間有目共睹的事實。然而勞工們的工作權似乎日漸沒有保障,不再是我願意做就有工作,也不再是我肯努力付出就能出人頭地,時代越進步、科技越發達,但是基層勞工們的工作權卻越不穩定,有為的政府,是否可以積極正視此問題,為勞工百姓們圖一工作權利,讓大家不要在恐懼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