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為他人設想

電子公司工程師 孫志宏

  今天聽說了同事小兒子的就醫經歷:

  約一個半月前,他小兒子一根手指有了些許外傷及一些瘀青的現象,雖說一些小傷是稀鬆平常的,但他還是很謹慎地讓小朋友到新竹某大醫院檢查處理,但之後反而漸有惡化,他只好又到另一家大醫院處理,狀況反反覆覆地不見好轉. 還告知他已傷及骨膜,無法完全復原,終於他到臺北臺大醫院求診,狀況終於改善,其中他被告知了兩個重要觀念:

  一. 傷口雖有消毒,但若有化膿應該盡量將膿排除,不是讓傷口趕快癒合反而讓壞膿留在體內。

  二. 一開始在新竹兩家醫院都看錯科別,若不知該看哪一科,以後先在家醫科掛號,該科會依狀況轉診至適當科別。

  在這裡不是要說明哪一家醫院醫術高超或探討應該如何處理傷口,只是若以上第二點是每個醫院或醫療人員的「共識」,依我的邏輯便會質疑為何一定得透過家醫科,尤其是懷著焦慮的心情守規矩地排隊後終於見到想向之尋求協助的醫生,結果不盡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竟是一開始掛錯科別,難道家醫科才有判斷該轉診哪一科的能力及權利?還是在專業及忙碌下忽略了怎麼主動提供一個讓醫病都能適得其所的進一步建議?病患大都不想浪費醫療資源,而專業人員似乎也沒善盡建議如何妥善使用醫療資源的責任。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需要求助他人專業的時候,繞了一大圈不只求助者傷心傷神,中間所有過程的被求助者也都多少被打擾了,以醫病關係來說,常常聽到病人抱怨看東看西好浪費時間,醫療人員也常說自己工作量太大,是否其中一個癥結就在於專業衷心的建議不易取得。

  勿以善小而不為,每對一個病人給予良心適當的建議就是一件功德,雖說不是馬上就能改善現況;但這就像教育這個百年大計一樣,是有潛移默化的功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