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顆寶珠(清靜的心性)

崙背鄉公所前退休圖書館長 李金鑾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寶珠,這顆寶珠蘊藏著無窮盡的寶藏,雖近在咫尺但因深藏不露,故久遠以來被我們遺忘了,現在我們要把牠找回來-那就是我們本來具足一切的「清淨的心性」。

  這「清淨的心性」是離一切相的〈包括精神與物質〉,是清淨且無形的,所以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性清淨,故一切法本自無生,而為何有世間之森羅萬象,因心性本體清淨而有隨緣的作用,只因我們一念的無明妄動,心就隨緣顯現,善〈惡〉的念頭,就顯現善〈惡〉的果報,讓自己去受用,即自作自受;乃至我們的身心世界及外界的山河大地等,都是心顯現出來的,正是「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因此,雖然我們看不到心性,但知道這一切都源自於心的作用,所以不管遇到任何人事問題,我們一定都要觀照:事出必有因,當初一定心妄動了,才有這些人事問題,現在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有時候處理的結果是:不處理最好〉,放下後,就可以去做一些自利利人的事,來開顯自性功德,慢慢慢慢....就可以恢復我們本來「清淨的心性」

  「思想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改變我們的思想不要順著自己的感受-只要我喜歡就好,要知道任性地心妄動,往往造罪。子曰「見利思義」,所以心要守著義而動,義是自利利人〈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的,是好事是功德,能開啟我們的「清淨心性」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靈山就是我們的「清淨心性」,就是我們的「寶珠」,時時、事事觀照自己的「清淨心性」,所謂內賊不起,外賊不生;內心平安,外境也就平靜。

  祝福大家,並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