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學生的受教權

MAZDA台灣總代理產品行銷經理 李榮輝
  

大家都了解人人生而平等,有平等的生存權、受教權、工作權等。但在現今教育體制下,在各階層教育體制仍有許多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無法及時解決問題,造成學童學習中斷,甚至影響未來身心及人格發展。

  因為身邊朋友的小孩在社交及溝通上產生障礙, 使受教權受到影響的這個問題有所接觸,在醫學界稱此部份徵狀的統稱為「拒學症」。在將心比心之下,對於這個議題有比較深的體會及想法,筆者想提醒社會大眾重視身心障礙學生受教權被忽略的問題。

  其實身心障礙的學生有些不是光從外表就可以發現,有很多的學生其實是心理上有障礙,但都要在校學習或人際互動之後才會被發現,也會因為與一般學生同儕間的互動、溝通方式不同而發生學校霸凌事件等等,在環境許多不適應的壓力下,而使身心障礙的學生影響了就學進度及就學意願。而這樣的實例,也因導師課業優先及經驗不足無法立即處理,在第一時間作出對應並轉介輔導機制。而學校也因升學主義下,無法兼顧個別特殊學生的教學進度下,而使此問題一再擱置或被學校以中輟生處理。為了小孩的受教權而一再的轉學後又轉學,也因學校都是相同的體制,所以都沒有根本解決的辦法。想一想,小孩能夠自己揹起了書包,自己踏出了這個家門,自己走去上學,這是一個理所當然又平凡的事情,但卻是特殊狀況小孩父母親內心最大的願望啊。

  筆者建議:發生拒學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父母的關心與全心全力的了解學習環境、同學互動、溝通模式、及老師態度,隨時掌握孩子學習狀況等是非常重要的。身心障礙的學生在當下發生問題時,學校及家庭須先處理情緒輔導,因為孩子在問題當下都有著焦慮的情緒。另外導師扮演非常重要角色,能否於第一時間做合理、公正的判斷,讓學生了解學校是可以安心學習及人際互動的學習環境。再來是學校適應的問題輔導,按照孩子的狀況給予個別化的學習和教養計劃。以漸進的方式藉由小團體練習同儕之間的人際互動,學會對話方式,合作及交友上的技巧、情緒的控制、同理心及衝突處理等等。對於學校導師也應該有這方面的修課,才能提升敏銳度與即時的處理。若遇生理原發性的學生,也能及時建議是否透過專業醫療機構作精確性的診斷及判斷。其實在班上同學發生問題,問題點是在班上,最清楚班上問題的應該是導師。問題發生在哪裡?應該是在當下現場解決才是最根本的方法,在學習上就不會有學習中斷或銜接不上的問題,畢竟學校就是讓學生更有機會去做調整改變學習的場所。筆者希望更多人來關心這個議題,重視身心障礙的學生長期被忽略的受教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