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育人權 不同階層對「公平論」看法之研究

烏來國中教師 吳宗憲
   本研究的主題為「不同階層對『公平論』看法之研究」,題目中之「公平論」係指黃武雄教授所寫之「教改怎麼辦?」一文中所述之菁英主義思維特徵,即「不承認菁英階級(尤指文化菁英)既有的優勢地位,而認為自由競爭是公平的,把競爭的結果解讀為上智下愚的必然現象,並用適才適性來粉飾升學競爭不公平的本質。」本文將研究不同階層的人對於此一論點的看法,進而探討臺灣教育在教育公平正義之實踐上是否有思想的岐異。

  在一項「教育政策議題資料收集與分析調查表之研究結果」中,專家學者所勾選次數排名第一名的議題是「教育公平正義之實踐(如強化弱勢扶助、縮短城鄉差距、均衡教育資源分配)」,因此教育公平正義之實踐確實是眾所關注的教育問題,也是本組所欲探討之主題。然教育公平正義之實踐所涉及的範圍過廣,因此擬縮小範圍,針對臺灣人民在教育思想上的岐異進行探討。其中教育公平與社會競爭的矛盾與衝突,在黃武雄教授所寫之「教改怎麼辦?」一文中指出,是菁英主義的核心價值,且已深入知識份子的思維。臺灣教育一直被批評為是升學主義掛帥,城鄉差異的擴大一直難以弭平,是否政府官員、教改人士或所謂的知識份子真的因「公平論」,而忽略了不同階層的想法。

  本文所研究的不同階層對『公平論』看法,因涉及個人觀點之論述,為能充分收集公眾的論述,擬以訪談法進行,並訪談不同階層之學生、家長、教師,所謂的不同階層則是以職業、族群的社經地位做為區分。

  就第一題的訪談內容來看,「請問你覺得保障偏遠地區或弱勢族群的優良學生(即使成績未達門檻)進入明星學校,是否公平?為什麼?」覺得公平的訪談對象則是認為保障偏遠地區或弱勢族群的優良學生進入明星學校,是提供偏遠地區學生或弱勢族群學習和成功的機會。覺得不公平的訪談對象都是認為偏遠地區或弱勢族群的優良學生進入明星學校,會變成相對的弱勢學生,容易產生適應不良的情況。覺得不公平的訪談對象論點確實符合公平論中所述「不承認菁英階級(尤指文化菁英)既有的優勢地位」。

  就第二題的訪談內容來看,「請問你覺得低社經背景家庭的學生,在國中畢業後,較有可能進入私立高中職校或五專,是否公平?為什麼?」覺得不公平的訪談對象會認為低社經背景家庭的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加上私立高中職學校的高學費,容易導致他們中途輟學或放棄升學直接就業,而喪失學習的機會。覺得公平的訪談對象會普遍認為低社經背景家庭的學生,只有他們肯努力,就一樣有機會進入公立高中職。覺得公平的訪談對象論點十分符合公平論中所述「認為自由競爭是公平的,把競爭的結果解讀為上智下愚的必然現象」。

  就第三題的訪談內容來看,「請問你覺得成績不好的學生,讓他們多從事音樂、運動或技藝的訓練,以培養一技之長,是否公平?為什麼?」覺得不公平的訪談對象會認為學生的成績不好,也有可能是因為老師教學方法不對,或學生身心發展因素尚未成熟所導致,而且成績不好的也未必技藝就會優良。覺得公平的訪談對象會普遍認為這是社會分工的現象,成績不好的學生不一定要強迫他們讀書,學技能對他們來說才具競爭力,將來也有機會成為大老闆、大明星。覺得公平的訪談對象論點十分符合公平論中所述「用適才適性來粉飾升學競爭不公平的本質」。

  因為『公平論』的論述是「不承認菁英階級(尤指文化菁英)既有的優勢地位,而認為自由競爭是公平的,把競爭的結果解讀為上智下愚的必然現象,並用適才適性來粉飾升學競爭不公平的本質。」所以本研究的訪談題目中,第一題是「保障偏遠地區或弱勢族群的優良學生(即使成績未達門檻)進入明星學校」,公平論者應該會認為是不公平的;第二題是「低社經背景家庭的學生,在國中畢業後,較有可能進入私立高中職校或五專」,公平論者應該會認為是公平的;第三題是「成績不好的學生,讓他們多從事音樂、運動或技藝的訓練,以培養一技之長」,公平論者應該也會認為是公平的。

  根據訪談結果顯示,訪談對象個人看法符合公平論的題數比例為33/54,約佔六成,顯示公平論確實是會影響不同階層的人對教育的看法。訪談對象個人看法完全不符合公平論的人數為零,顯示公平論或多或少均會影響到所有不同階層的人對教育的看法。訪談對象個人看法完全符合公平論的人數計有高社經地位教師一名、中產階級家長一名、中產階級教師一名、原住民學生一名,顯示公平論可能影響教師以及中產階級對教育的看法最深。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臺灣的教育環境確實存在著黃武雄教授所述之菁英主義思維特徵「公平論」,尤其是中產階級應該算是社會的大多數,如他們的想法是偏向於公平論的,就無怪乎升學主義會成為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

  在公平論的思維模式下,政府官員或教改人士就不只應改革教育制度,也應同時改變社會對此一觀點的看法,才有可能成功,然而制度的改變容易,觀念的改變卻非一朝一夕,知識份子及教育人員的角色就顯得相對的重要,但令人憂心的卻是身為知識份子的教師本身可能也是公平論的支持者,就更遑論要靠學校教育來改變社會的觀點了。

  公平公正的原意應是良善的,但公平論者卻用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來看待以人為本的教育機制,表面上看來是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不過在自我利益的追求下,卻也造就了目前社會上面的貧富差距拉大、社會階層M型化等現象。禮記禮運篇中孔子曾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謂大同。」公平之外還要能體現社會正義,才能算是真正的公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