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談人權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工程師 鍾治滿

  「人權」乍聽之下,就像一個政治民主運動,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舉凡守時、守法、尊重...,甚至為他人著想,皆是人權表現。也許有人質疑,人權不是平等的,是有權有勢的人操弄得,其實不然,就像生、老、病、死,不管是誰都一樣平等必須經歷。所謂天賦人權與生俱來,人權是上天賦予的,不應該被任何人或政府機關擅自剝奪踐踏的。人權從何處談起,就從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生、老、病、死談起!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宣誓:「對人類的生命,自受胎時起即予最高的維護。」可是現今的社會,胎兒的生存權,往往因性別、健康、經濟及個人因素,被草率的決定,尤其自1985年至今,估計有一億個女嬰因性別關係被抹煞掉。人類不是造物者,卻任意決定另一個生命的存在與否,喪失尊重、抹煞胎兒人權。

  國外曾經有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故事是描寫一位14歲的少女,因一時好奇與熱戀中的男友,初嘗禁果意外懷孕的心路歷程;當少女發現懷孕時,那時無限的悲傷、無助、害怕侵襲而來,原本在男友的陪同下,到醫院準備拿掉胎兒,卻意外的感受到小生命的心跳,而決定生下小孩。因為生命可貴,讓她勇敢的面對雙親、同學及親友的異樣眼光,也因為她的勇敢及智慧得到家人及親友的支持,

  生下了小孩並成功的找到了理想中的撫養家庭。尊重人權、尊重生命,就該從生命受胎開始。

  依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滿65歲即稱為老人,每個人都會老,但我們的教育從未教我們如何迎接老年;當老人因為身心衰老,生理、心智、心靈都必須面臨和適應問題,除了需要家人從旁協助與支持外,更需要社會及政府的幫助,建立完善的照護及支持系統。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老人遭到棄養、詐騙、搶劫等社會案件,政府是不是應該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並落實家庭倫理教育呢?既然我們都會老,是不是更應該從自身做起,關懷老人、重視老人人權並督促政府營造出能夠真正老有所終,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社會呢?

  二代健保吵的沸沸揚揚之時,病人及醫護人員的人權有誰重視呢?決策者若不去探討及改善,醫療品質及健保費是很難取得平衡的。經過調查大多數的人都有重複看病或給名醫看診的習慣,原因無他就是醫師專業素質不一,醫療院所權責分工不明;往往病症診斷不出,又不願病人及病歷轉院,這種醫療院所或醫護人員不重視病人人權、醫德不佳,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也延誤病人就醫。醫者若能將病人視為己親,醫療資源看成自己的財產,那平衡就不遠了。

  大自然遭到人類的破壞,天災及一些怪異的病症也孕育而生,一些漸凍人、

  鉀離子不均造成的植物人等,雖然活著卻比死亡更痛苦;《自殺觀光客》紀錄片中尤爾特說:「我厭倦這病,但我不厭倦生命。我依然享受生命,我也希望可以繼續,問題是我沒辦法。如果選擇活著,就是選擇磨難。坦白說,如果你完全癱瘓、無法言語,你如何讓別人得知你在受苦?這將是地獄深淵。」這是痛苦的抉擇,請尊重他們活著的尊嚴及死亡的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