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幼童的人權理應受到尊重與保護

童欣幼稚園/老師 丁玉霞

  人權,意指:「人,因其為人而應享有的權利。」這定義無庸置疑,只要識字之人都能望文知意。

  然而近年來生活環境裡,「人權」二字,早已成為政黨利益算計、奪取過程中的「修容餅」,藉以覆蓋長期缺乏自然陽光(道德良知)形成的蒼白貧乏外貌。

  我乃一介平民百姓,內心對於權勢未懷過多慾望,惟思衣食夠用...能過著清心寡慾的日子。無奈身處今日(媒體過度發達...卻又氾濫失控),無力小民手執遙控器的最後選項僅剩「關機」。

  很高興﹝2010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開展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視野--人權終於回歸到「尊重、法律、稅務、環境」這些真正接近民生根本的相關議題。

  我長年身處幼教圈,有機會目睹若干幼兒的生命早期(最需要受到萬全呵護之時)卻成長在大人本身都不盡如意的環境中(如:失業、染病、種族歧視、婚姻失和、人身安全等諸多因素),致使家庭--護衛幼齡孩子們的第一道防線--功能殘缺,直接受害的諸多幼童卻無絲毫抗拒能力。

  因此,讓我深刻感受幼兒的人權必須要受到保護,使他們都能生活在受到尊重的家庭中、健康地成長,同時展開人生日後的學習。

  在園裡,歡送畢業生的驪歌年年高唱,新生也隨後入園。在送舊迎新中,許多生命故事便在眼前展開,看似「尋常幸福」其實並非人人都能擁有。

例如:(為顧及當事者,以下皆以化名。)

   每天都穿髒衣服的曉華,脫下鞋子的腳,臭得讓人覺得他的鞋襪似乎從來都不曾換洗過。最後,連帶班老師也看不下去,趁著園裡晨會時間,去廚房搯了熱水,調了水溫,借用洗手間幫他從頭到腳徹底清洗乾淨。望著煥然一新的娃娃,我不禁起了疑慮:「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彩薇跟著年邁祖母同住,老人家每天按時牽她上、下學,照顧她三餐吃飽,至於孫女其他(內心)需求,年邁的老人家無能也無力了解,自然不可能滿足。彩薇父母離異,各自往外縣市發展。祖母接手撫育,隔代教養心力有限,例如:她的書包從沒人管,常常塞著殘餘的食物,好多回都是等到發出臭味才被發現、丟棄。有一次,老師發現班上置物櫃爬了許多螞蟻,細察後才發現:原來是彩薇的書包裡裝著沒吃完的糖果所造成的。

  康皓的家在園所附近,母親早已離開家庭不知去向,父親沒有正業,平日遊手好閒,不但脾氣壞又愛喝酒,醉後完全不能管控,孩子遭受打罵時有所聞。曾見過他在正午時分,赤顏醉面地衝入學校找老師要孩子,當時孩子正在午休,老師也正打算利用時間討論教學事宜,他這麼一鬧還真是嚇壞了不少人…。

  祥祥和童童是表兄弟,住在同棟老厝裡。由於祥祥的媽媽遠從越南嫁過來,人生地不熟的新環境讓她很不安,婆媳關係在語言不通限制下也有無形的隔閡,而同住的小姑(童童的娘)佔了先天優勢,更擴大了家人間那股無形的距離,老阿嬷對待兩個小孫子的心意明顯地有著差別。祥祥處於這樣的環境,脾氣變得很差,他校園裡的人際關係也深受影響。

  父母是守護孩子成長的第一雙翅膀。殘缺家庭裡,存在各種狀況:婚姻失和、隔代教養、單親撫育、假性單親(父母之一方因工作、健康、或其他因素在教養工作上缺席)、外籍配偶等等。孩子常因家庭功能失衡而扭曲地成長。老師能給的呵護也僅限於園所內有限的時間,很難彌補他們長時間受到家庭傷害所造成的心靈匱乏。

  近來媒體常有至親傷(弒)子的新聞報導,眼前雖令人感覺可怖,而內心更憂慮的是:不知未來社會將如何惡化?人若沒有健康的「心」,就很難擁有健康的身體。身心不健康的人,想要與人互動連結已顯困難,何況還要冒險進入婚姻、創立家庭、進而生育、教養健康的下一代?

  我們已然面臨著「少子化」帶來的「高齡化」後果,而為數日漸增多心緒不安之人亦如某種潛藏的社會危險。過去SARS、H1N1能在大眾心中釀成恐懼不安,那為數日漸增多的憂鬱與躁鬱患者(人稱「情緒感冒」),我們似乎也無由輕忽,必須正視了!

  有首西方民謠是這麼唱的:「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亡的根本差別。一個「釘子」的影響若較之於一個人的「心念」,那麼人心中的一縷善念不正是那個不容丟失的釘子?

  人人心中的善念與影響力正是「人權」與「尊重」的真正基石,理應不容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