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檳榔絕對不是土石流之元兇

振東柑園農夫 趙世通

  我與大地(山野)為伍已近八十年,從我有知之年即住在山上,放牛、種田(山坑田)、造林、種水果、檳榔......等,只要從大地可以生產的東西幾乎都種過。山野有坑是積數十年,甚至數百、數千年之風吹、雨打、日晒、風化、地震......而形成。結實而均衡的聳立著。來到山野開墾的農民,為了耕種或建設,必須要擾動土壤、如整地蓋房屋,開挖水溝,開闢車路,開墾果園,開墾梯田......等,這些擾動過的土壤,必須經歷相當長的時間始能再趨穩定,如果在未穩定前,又遭逢地震或大雨沖刷,則可能破壞其短暫之力學平衡,引發山坡地之崩塌,甚至會引起骨牌效應而擴大災情,就如賀伯、桃芝兩個颱風,在短時間內帶來超大雨量所造成的土石流即是明顯的例子。

  土石流之發生,除上述原因之外,也可能因大地震後的地質破壞,土地鬆動後裂縫灌入大量的水而使得地層滑動所致,當然與前期之久雨及當地的土質也有絕對的關係,曾經在報上看到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的游繁結教授也有同樣的觀點,因此小動土小崩塌,大動土大崩塌,追溯破壞土壤結構之源頭,不外乎公路建設與山坡地不當之墾殖或大興土木所致。

  其實在緩斜的山坡地(超限除外)上種植檳榔樹對水土保持具有極佳的效果。曾經在報紙的社論中看到:「檳榔是淺根性植物,保土固土效果不佳」,其實不然,檳榔樹只是沒有如樹木般的粗根,卻有粗細均勻且密集叢生的根群,本人曾在開挖道路時以怪手移植檳榔樹,發現它的根部可深達二米甚至更深,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我認為檳榔樹有水土保持功效的理由有三:1、樹根叢生密集深達二米以上,六十年前貧農沒錢做水土保持時,如「溝棚」、「駁坎」等地方都種植「烏葉竹」,利用它的根群做水土保持之效,檳榔根與竹根有異曲同功之效。2、風雨交加的颱風下,二十米高的樹幹上葉叢所受的風力,如無根深柢固盤據的根群老早就倒掉了(只有斷而不倒)3、為防駁坎崩塌,我們以種檳榔樹代替烏葉竹,因為烏葉竹叢生遮蔭,嚴重影響週邊的植物生長。許多官員學者人云亦云,都怪罪檳榔為土石流的元兇實在冤枉(超限利用,亂墾國有土地另當別論)。

  其實我並不是鼓勵大家都來種植檳榔,而是真心希望政府與專家學者能瞭解發生土石流的真正原因,提出做好水土保持的好方法。我一輩子都在務農和造林,今年已經80歲了,仍然在造林地種樹,由於氣候有很大的變化,從前造林,不需要防風,成活率很高,現在雖然每年都要做好防風,但颱風大雨一來,土石崩塌,辛苦種植的樹木雖有防風也被吹倒了,若加以扶正,往往也乾枯或是發育不良,效果不彰。有人說:「政府推廣私有土地造林,補助效果不彰」土石流來了才獎勵造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時晚矣。其實今日大多數的林農根本無法靠林地而有收入,因為今日的木材已乏人問津,更無法獲得政府補助(因為政府只補助新造林者,難道要我砍大樹換小樹嗎?)。但是我仍然願意繼續造林,因為這是先父留下來的土地,共處一生有了感情,我不忍看到山林荒蕪,我更希望「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實現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