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兒童人權

從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做起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2008年12月出版「世界兒童傷害預防報告」,將兒童意外死亡的五大原因分為:道路交通事故、溺水、燒傷、墜落、中毒,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每年造成26萬名兒童死亡,1000萬名兒童受傷,是兒童意外傷害死因的首位。報告指出,若在全世界採行有效的預防兒童傷害措施,每天至少能挽救1,000名兒童的寶貴的生命。從此數據得知,由於兒童的反應力、警覺性、判斷力不及成人,因此成人必須多注意兒童的行為,避免發生危險。

  在臺灣,事故傷害一直是兒童十大死因的首位,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93年至97年0到14歲兒童事故傷害死亡人數共計1503名,平均每年有300位兒童死於事故傷害,其中1-4歲幼兒更為死亡高峰期。兒童事故傷害的預防,端視照顧者的安全意識與政府對於安全環境地把關,少子化的趨勢下,兒童安全的推動更是刻不容緩。以下為靖娟多年來投注於相關推動工作上,最直接的感受與觀察:

一、政府處於被動角色  每年5月15日為全國兒童安全日,但在今年配合yahoo民調中心進行網路調查中發現,有9成民眾不知道5/15是兒童安全日,由此可見政府雖訂定兒童安全日,但未加強宣導的結果,宣示意義仍大於實質上對於兒童的保護。此外,從臺灣相關死傷數據來看,雖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相較於國外積極的態度,例如:全面回收不安全產品或訂定高標準的相關法令,國內整體來說對於安全維護的態度仍顯消極,往往都需要等孩子受傷、死亡,才有所反應。

二、家長安全的意識漸長  根據內政部統計,2008年臺灣出生嬰兒為19.9萬人,比1960年減少了52.9%,育齡婦女總生育率在1985年降到2人以下,顯示一位婦女一輩子生不到兩個孩子,近年更是急遽下滑,到2007年為1.1人,而2008年更僅剩1.05人。對於少子化的現代社會來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無法承受任何的傷害發生,因此持續推動兒童安全觀念,是靖娟持續努力的方向。

三、兒童對於環境的過度樂觀  根據靖娟所做的調查顯示,兒童對於個人的安全保持相當樂觀的態度,但據本會長年進行兒童安全宣導的經驗來看,兒童因生活經驗相對少於家長、專家等成人,因此總是以較為寬鬆的標準來判斷,而這樣過度樂觀的特性通常是造成疏忽最大的原因。如何提升兒童的警覺性是宣導工作一項相當重要的課題。

四、專家認為臺灣給予兒童的環境不及格  據靖娟的調查顯示,從專家學者的眼光來看臺灣,對於兒童來說並非一個有利成長的環境,影響的主因在於,相較於國際上主張保護兒童的積極政策,臺灣政府仍把照顧與保護兒童的工作歸責於家庭體系,因此多以殘補的角度切入,缺乏積極的預防性服務,如此思維將難以有長足的進展。

  根據以上分析,就臺灣整體的環境看來,於兒童安全環境的塑造,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靖娟基金會為國內唯一將關注焦點放在兒童安全的非營利組織,除推廣性宣導服務與擔任監督政府的角色外,我們也針對因事故傷害受傷的孩子與家庭,提供完整的處遇服務。期許臺灣的未來除了環境安全的提升之外,教育面也應該全面落實,共同為孩子營造安全無虞的成長環境,別讓安全長大只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