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梨民

自耕農/農夫 詹世彬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詩人李紳做了一首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他雖然講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但在今天對照起來,雖然農業技術改良,但這個狀況仍然是有可能發生。

  我從小學開始就幫忙家裏種楊桃,一開始都是台灣的本土品種,所謂的<台灣軟枝>,但隨著品種改良及大家口味的改變,外來的<馬來西亞硬枝>漸漸的佔據整個市場,利之所趨,有人就私自進口未經檢疫的種苗,造成了之前未見的病蟲害也跟著進來,增加了防治的成本;而厄運還不只如此,<吃楊桃會死>這樣聳動的標題出現在10多年前的報紙上,當然是造成了沒人敢在吃楊桃,後來經過成份的檢驗,原來是楊桃含有微毒物質草酸,部份腎病病人進食楊桃後,無法將草酸排出體外,即使腎病病人進食少量亦有機會中毒。病人中毒後會出現神志不清的徵狀,但一般健康人進食沒有問題。原本楊桃在中醫師口中<有助於止咳化痰、順氣潤肺、保護氣管>的效能,現在變得乏人問津,所以我放棄了30多年的楊桃樹,改種梨子至今也有近10年了。

  相對於楊桃,種梨子的工作更是繁複,為符合市場的需要,現在一般都是高接梨,就是利用產量高的梨樹品種,接上口味好的梨穗花苞,結出來的梨子比較有經濟效益;但是農政單位一味的鼓勵我們栽種,品種口味不斷推陳出新,也沒去做總體產量或銷售通路的控管,造成大家一窩蜂的種,到收成後統計下來,有可能一整季都是做白工,印證了先前的那首詩。

  面對將來大陸農產品可能全面進來的狀況,我們希望相關單位能協助農民們做好相關的配套措施,不要讓<菜土.菜金>的歷史不斷的輪迴,讓老百姓能安定的生活下去,是我們小小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