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我故鄉--金門

桃園縣金門同鄉會監事主席 楊榮煥

  本人一九五0年出生在戰地金門,至今剛好滿一甲子,在這六十年歲月中,讓我體會到悲歡離合,經歷過戰爭的洗禮,童年度過貧窮的苦日子,本人當過童工、做過小販,後來機緣巧合進入陸軍第三士官學校,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兩進兩出軍旅生涯,擔任過蔣中正總統衛士。蔣經國總統廚師。蔣孝勇公館總管,曾經年薪超過百萬而放棄,而我認為,這就是人生,時也,運也,命也!

  金門的歷史背景,金門因為沒有謀生的條件,所以金門是移民的社會,早期的金門人都離鄉背井到南洋謀生,真正的解讀,應該是到南洋當外勞,當時的金門男丁,並沒有高深的學歷,舉凡到新加坡幾年都是做碼頭工人,而且最可悲的,很多夫妻都是相隔兩地,那種辛酸與痛苦,不是現代人所能了解。而後期,也就是八二三炮戰時,金門人陸續到台灣謀生,時至今日金門人在台灣各個領域都能站一席之地。在這半個世紀以來,金門子第,或因炮戰烽火,或因生活環境困頓,或為求學、就業、當兵,被迫遠離家鄉赴台發展。尤其父執輩來到台灣這一塊土地,舉目無親,多少人打著赤腳,多少人單衫一褲來此打拚,多少人做到無暝無日,流了多少淚水和汗水。雖然遠離家鄉,但能更加堅苦卓絕,無怨無悔,認真打拚,從而在各行各業出人頭地,為社會所認可,也因此形就了金門人質樸無華,盡職無怨的人群特色,這種人群特質,贏得多數人的尊重,時至今日,只有感恩,沒有回報。

  一粒種子如何地萌芽而茁長,一塊荒漠如何地植墾而青綠,金門兒女如何漂泊而天涯,歡也飄零,悲也飄零,化作旅外他鄉點點萍,且用汗水滋潤故鄉金門。

  金門在兩岸對峙時期,金門駐軍加上老百姓有將近二十萬人口,相對的它也帶給金門經濟上的繁榮,可悲的,它是用生命換來的,所謂戰爭無情,和平無價。

  隨著冷戰結束,金門將如何發展,面對著廈門高樓大廈林立,一片欣欣向榮,反觀金門土地與廈門不相上下,卻是一片荒蕪,金甚一塊良田,必須有人用心耕田和撥種才會豐收。

  本人對金門發展有很高的期望,隨著即將興建金門大橋,金門大橋規劃超越萬金山的金門大橋,定位為七分觀光三分交通,目標打造世界旅遊景點。除此,本來建議,相關配套建設是必須同時進行,包刮空中交通、海上交通、陸地交通,興建五星級國際會議飯店,鋪建金門黃金海岸觀光休閒區。

  其次本來有以下建議:(一)建構金廈和平特區,設定相互免稅區域,貨幣自由流通,享有七十二小時免落地簽證。(二)定位金門觀光特色,包刮戰地風情,閩南文化,美食美景,軍事空間,戰事紀念物,戰備碉堡坑道等。(三)鋪建旅遊通路,金門應與廈門旅行社合作,推展金廈四日遊之類的行程,讓對岸人名最少在金門住上一晚。(四)擬定觀光促銷活動,金門可以擴大舉辦具有傳統特色的,金門城隍祭典,今年已在擴大舉辦了,打響其知名度,努力營造與台灣馬祖繞境一樣的能量。(五)促成兩岸海基會,海協會在金門或在廈門定期舉辦會議。

  金門更是打造大學島的最佳時機,招攬大陸士子金門求學,禮聘國內外優秀學者找專家來金門任教,與昔日文風鼎盛輝映,迅速提升金門學術水平,造就更多人才,使金門各個層面獲得普遍發展,而大學組織系統,本身的消費力,遠比觀光人潮來的穩定,也較能帶來浮華奢靡的污染,更有利經濟繁榮和社輝風氣的改善,也能填補人口不足的缺口,金門最佳長住人口必須達到十二萬人至十六萬人,發展大學島或是大學城是金門人共同的期望。

  金門正在改變,金門將以國際觀光休閒島,以其打造大學島為首要目標,強調綠能環保,營造世界級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