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與人權

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臨床組/學生 盧佳慧

    創傷心理學主要研究的就是我們人類經過創傷之後的一些心理狀態的變化,創傷經常是非預期性的發生,常會讓我們感受到重大衝擊,並且產生恐懼、驚嚇且與我們一般生活經驗是不相同的。最近常常發生的天災如:地震、水災、火山爆發、森林大火,以及人禍如:戰爭、恐怖攻擊、車禍、火災、搶刧、家暴、性侵等這些都是創傷事件。經歷了創傷事件人們常會出現一些壓力反應,而這些反應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這些經驗或記憶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讓人再度體驗,例如:做惡夢、一直有相關的回憶或是影像侵入心頭。 第二類為持續的逃避與此創傷有關的事物及情緒麻木 。 第三類為警醒度增加,例如:容易做噩夢及驚醒、過份警覺及過度驚嚇反應等。

   雖然在經歷創傷事件的初期常會出現這些心理反應,不過在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反應的強度及頻率皆會慢慢下降,但是有部分的人可能會惡化而形成我們所稱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而關於創傷最多的研究是美國對於越戰退伍軍人的研究,而我的研究就是研究車禍創傷對於我們心理方面的影響,在過去的文獻回顧中,國外發生車禍之後產生創傷的盛行率為1%~46%,因實驗方法不同而有影響,特別是衡鑑工具及受試者身分。台灣由於地小人稠,所以汽機車的密度很高,馬路上總是充斥著喇叭聲,每天的新聞報導中總是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車禍,之前有一次接待外國學者,晚餐時大家在分享研究的主題,而我說我主要是研究車禍創傷對人的心理影響,結果外國學者的太太說「你們真得是很需要這方面的研究」,可見外國人也被我們台灣的高密度汽機車給shock到了。

    而台灣的個案也常在發生車禍之後,除了身體的受傷之外,會持續幾個星期常會有過度驚恐,或是逃避騎車開車的行為,因此也對生活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其中有一個個案告訴我,她當時就是因為接手機所以發生了車禍造成顴骨骨折,有一陣子都不敢開車,並且坐車非常緊張,變得非常遵守交通規則,就算手機響了也停在路邊才接,並且更加的去注意行車的安全。

    雖然說車禍相較於地震、水災等天災,常不會讓人一聽到就覺得是個嚴重的創傷,但是其實對生活也有某種程度的影響,發生車禍的原因常為不遵守交通規則、或是太累了所以發生意外、也有行人過斑馬線但是被車子撞到的。這與人權有關,如果開車的人尊重行人的人權,禮讓行人就可以減少車禍的機率;遵守交通規則也是尊重法律尊重其他的駕駛,減少追撞、以及發生意外的機會;而駕駛自己本身也要專心,如果因為太累或是駕駛分心造成意外,不只造成自己受傷也可能會影響其他人。所以雖然是我們日常在新聞上可以常見到的事件,但是如果人們互相尊重可以大大降低這些事情的發生率。

    那其它的重大創傷呢?

    許多天災是因為我們不尊重大自然,所以引起大自然的反撲,像是去年的88風災,因為地球暖化所以在短短的兩天內下了台灣山區半年的平均雨量;也因為我們濫墾濫伐,不重視水土保持而造成強大的土石流,造成了很多的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以及延伸而來的更多的問題。而戰爭則是因為人類為了利益、權力、仇恨等原因所造成的,如果我們人類互相尊重,就可以減少這些衝突,並且也可以減少因為戰爭所受影響的地球及人類。近年來常見的家暴及體罰問題,也是被歸為心理創傷事件,尤其有一些是長期下來的創傷,對於我們的身心靈影響更大,而許多經歷了童年家暴、性侵的孩子,更會對其人格發展過程造成影響,可能要接受長期的治療才能讓他們更適應這個環境。

    大型的創傷事件除了早期的救援及物資外,後續的安置及政府的配套措施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精力,而對於倖存者的心理影響也可能造成他們一輩子的傷痛。所以,既然這些創傷事件所帶來的成本這麼高,我們應該從我們自己做起,來降低創傷的發生,尊重地球減少對地球的傷害,可以減緩地球暖化對我們造成的氣候變遷,也可降低天災發生的機會。人與人互相尊重,減少發生衝突、就可以減少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大大小小負向事件,而這些事件也更是我們更容易經歷的。希望我們可以每個人從自身做起讓這個世界及自己更好,社會新聞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