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聽損兒的早療,找回聽和說的能力

財團法人機構/特教人員  陳芸蓁
  今天受邀去參加我個管的聽損學生就讀小學評鑑,特教老師將他整體學習列為主要評鑑內容,評鑑教授對於這位聽損生的表達及思考反應力給予高度肯定,讓我感到很欣慰。這也讓我回想在民國93年第一次見到他時,他才兩歲,生下來就是罕見遺傳疾病〈瓦登伯革氏症候群〉,爸爸是聾啞人士,媽媽是大陸籍配偶,生下純中國血統但是雙眼藍眼珠的小孩,他雙耳極重度聽損,即使鍋子掉下地的聲音也無法聽到!

  由於是極重度聽損,他聽不到聲音,無法學習語言,因此也無法理解與表達任何語意,對於跟人的互動關係非常不順利,常用生氣、哭鬧來取得他想要的東西!即使是戴助聽器與人溝通的技巧一直沒有進步,一直到三歲開刀裝人工電子耳,也不是立即會聽會說,經過半年的聽語訓練加上媽媽積極努力配合老師目標語言輸入、複習〈當時媽媽表示自己就像錄音機,每天不斷重覆撥放〉,孩子開始學會一些簡單的仿音,當第一次聽到他說〝爸爸〞、〝媽媽〞時,就像天籟一樣,我知道他一定會做到的。

  其實大部分聽損兒學習是受限聽力損失進而影響語言認知發展,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都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尤其父母的信心耐心與陪伴是非常重要!當然在整個聽語訓練過程我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如孩子不配合、學習緩慢、家長的挫折、家庭經濟的拮据、家人不支持等,儘管不同問題會緊接而來,我還是會陪伴他們走過這個過渡時期,因為幫助聽損家庭,讓聽損兒學會〝聽〞和〝說〞是我最大的希望。或許聽、說不是溝通唯一方式,然而,透過良好的早期療育,將能有效啟發聽損兒童的聽語能力,對於孩子日後在課業學習或人際溝通的自信心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因此當您有機會和正在學聽學說話的聽損孩子說話時不要取笑他語音語調奇怪,更不要有異樣眼光,否則只會造成他們的畏縮,請多給他一些肯定和掌聲,多給他的家人鼓勵和支持,相信在早期療育的學習路上會更有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