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的人權

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業務  郭信夫
  你的家人是否出門就忘了回家的路?是否會無故的發脾氣?是否經常忘了東西放在那兒?是否行為和情緒與平常不一樣?個性也和以前不同?也許他已經罹患了失智(阿茲海默)症了。

  父親今年92歲,農曆年之前覺得還很好,只是因為年邁,又患有心肌梗塞,體力方面比較差,但是他仍可以照顧自己,年後在日常生活中卻有些怪怪的現象,像是他的言語表達上不再像以前那樣的清晰,話講了一半卻忘了剛剛說什麼?近來更出現了妄想及幻覺,還好因為現在的醫學資訊發達,大家對老人失智的問題也有比較多的學術討論與社會關懷,如果是在以前,可能會把父親當做是『精神病』看待。

  因為如此,家人就開始討論起父親接下來的生活問題,究竟是請人來照顧?住榮民之家?還是去住安養中心?最後大家的共識是請人來照顧,雖然父親已經年邁,但是他仍可自由的行動,活動空間除了家裡之外,社區廣大的中庭也是他常去活動、聊天、建立社會關係的地方,和社區裡的長輩們聚在一起,說著當年抗戰的光榮事蹟,如果送去安養中心,他只能早上起床之後等吃早餐,然後等午餐、晚餐、睡覺,如此日復一日,活動空間僅僅是一間房間而已,也許從此再也見不到陽光,對他的病情並無太大的幫助。
 
   但是現在各地的養護中心,專門針對失智老人的照顧卻是少之又少,因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大都還可以自理,除了脾氣怪怪的之外,還容易走失,需要有專人跟在身邊照顧,這樣的人比起慢性重症病人更難照護,根據新聞媒體的報導,台灣目前有三萬多名失智人,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每二十個老人當中,就有一人失智,八十歲老人,五人當中就有一人失智,每增加五歲,罹患的機率就會增加一倍,尤其是女性的罹患機率是男性的一.五倍,對照顧有失智老人的家庭,受影響的有十五萬人,而且有日漸增加的趨勢,對一個家中有失智老人的家庭而言,至少會有三個家庭五個人受到影響,而在經過診斷確診之後,他們還可以繼續生活八至十年,所以這對有失智老人的家庭而言,真是一項非常沉重的負擔。

  在我的家庭中就有兩個失智老人,岳父比父親更早罹患失智症,目前七十七歲,早期發生時,被誤認是精神疾病,因他有暴力的症狀,無法在家中自行照顧,我們曾經尋找過許多的安養中心,不是貴的離譜負擔不起,就是環境、設備簡陋,令人無法放心托付。如果政府可以多建設一些優良的社會福利機構,多訓練一些具有專門醫護常識人員,並開設如何與失智老人相處的課程等等,為失智老人建造一個愛的世界,也可以讓他們獲得應有的生存權與被照顧權,生活有品質,活得受尊重,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