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教師面臨之人權問題與因應之道

苗栗縣福基國民小學校長 張清宏
  

自從人權教育列入九年一貫課程的新興議題以及在教育基本法明定學生之學習權與教育權國家應予保障後,人權教育的理念與行動便透過課程的融入及各種法令的修訂開始從小學慢慢紮根落實。

  很遺憾的,在人權教育融入課程實施多年後,仍然出現許多不夠尊重人權、甚至違反人權的一些不當行徑,讓政府重視與推動人權教育的美意大打折扣,更讓一些人權團體或人本機構人士不敢茍同、競相撻閥。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討以了解其原因,並能適當採取因應之道,以加強改進並彰顯人權教育目標的達成。

  一、目前國小教師面臨之問題探討
  依據個人在教育現場觀察與蒐集到之資料分析發現,現今的小學教師在校園內容易面臨的人權問題可歸納為下列數項:

  1. 過度重視成績與填鴨式教學
      雖然國小階段沒有升學壓力,但在智育掛帥、升學主意所向披靡之下,在許多的教師眼中,往往只見分數,不見身為一個人最起碼的人性尊嚴。尤其在班級數眾多的學校更形嚴重。同時在升學為先的遠大目標下,逼迫學生背誦零碎知識,長期進行填鴨式教學與不斷的重複考試,學生欠缺發問或發表不同意見的空間。
  2. 不當之學生輔導管教策略與方法:
       雖然上級教育單位早已要求各級學校必須依據規定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並須確實執行,但在教學現場上,教師對於學生不當的輔導管教措施或違反人權事件之問題,仍層出不窮,諸如:體罰學生、以言語或行為恐嚇或侮辱學生、不尊重學生的隱私權、以不當方式懲罰學生(像是連坐法、剝奪學生上某些課程)等。
  3. 對弱勢學生容易產生歧視偏見:
       儘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仍為所有教育工作者奉行的圭臬,但是在教育現場上,我們仍可看到老師們會依學生的外貌長相、聰明才智、家勢背景等因素,而對不同的學生產生差別待遇,在這些條件上相形弱勢的學生,往往會受到不公平的歧視、排斥或是被貼上標籤,使得他們在受教權、人格權等方面,無法獲得與其他學生相同的對待。
  4. 缺乏教育專業素養及個人涵養:
       由於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及對人權基本認知不足關係,造成教師對學生不當的輔導管教策略方法,以及容易對弱勢學生產生歧視偏見,尤其是因欠缺輔導的知能,對於矯正學生偏差行為或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所採用的方法策略,往往是非打即罵,同時也暴露出教師的個人涵養(例如:情緒管理、自省能力、關懷弱勢)需要加強。
  5. 對實施人權教育政策有所疑慮:
       有許多教師認為在學校推行人權,會讓原本思慮不成熟的學生,濫用權利語言作為自己錯誤行為的護身符,同時,教師對於原本繁重的課程安排,又加入一門人權教育課程,無形中又增加他們的負擔。甚至有些教師對於人權教育存在著一種恐懼的心理,擔心提倡了人權之後,教師的權威地位會受到侵犯。

    二、問題因應之道
      從上述問題中很清楚的了解人權教育無法有效落實的原因之後,我們就必須針對原因提出因應之道以尋求有效改善,茲將個人淺見分享如下:
  1. 破除過度重視分數之迷失:小學階段並無升學壓力,以生活教育及人格教育為主,因此不應該以填鴨式教學來提升智育成績以凸顯自己的教學績效,唯有破除此迂腐觀念,人格與人權教育才能有效落實。
  2. 加強特教與輔導專業知能:教師之所以會以違反人權之打罵教育方式實施教學或輔導,應是欠缺其對學生輔導方法與策略之知能,因此必須透過師資培育機構或在職教育進修與研習方式,加強增進其相關教學之特教與輔導專業知能。
  3. 確實發揮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之精神:身為教師就應以公平、公正、公開之心胸接納、觀照與教導所教的每一位學生,如此學生之各項權利才可獲得最大之保障,進而更加落實人權教育。
  4. 加強人權教育素養與個人涵養:透過師資培育機構或進修研習有效增進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個人涵養,如此,學生才能在一個友善的校園氛圍中安全愉快的生活與學習。
  5. 加強宣導與落實人權教育政策的理念與行動:人權教育貴在實踐,政府主管單位應該以強而有力的決心與行動,確實加強宣導與貫徹,不可讓老師有心存觀望或有恐懼之疑慮,如此才能真正有效推動人權教育,並達成人權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