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體家庭長大的「西門町達人」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教學組長 張文嬿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三興團體家庭,是24個心智障礙者的家,他們白天在本會發展中心接受工作訓練或在職場工作,因為家中父母年老或家庭照顧功能薄弱不適於住在家中,週一到週五晚上會住在三興團體家庭,週末再分別回自已的家。每個家庭都有客廳及2-3個臥室,每天和家人一起用餐、一塊在大交誼廳,分享彼此白天外出工作或在訓練中心發生的趣事,也一同分擔家事,在這裡,他們找回了生活的規律和家的溫暖。

以下分享給您其中一位學員故事,讓您了解在團體家庭中,心智障礙者獲得妥善照顧及訓練。

【西門町達人】
小新出生三天媽媽就離開家,重新生活!
爸爸順理成章的把外面的阿姨接回家裏,緊跟著同父異母的妹妹也呱呱墜地。
奶奶成了照顧小新的「媽」。
唸普通班成績吊車尾一路吊到高職一年級上學期,小新終告苦撐不住而休學。
找工作連續「摃龜」的她只好面對現實,經過鑑定,確定小新原來是輕度智障。
經過工作訓練與就業輔導,小新終於找到了一份清潔的工作,就在可以拿錢回家的時候,和阿媽相依為命的生活曲終人散,而這一刻卻來得又快又急。
之後,小新開始過著「西門町達人」的生活。
四點半下班小新常常一個人在西門町「巡視」,總要晃到十一、二點才進家門,第二天爬不起來上班遲到,工作精神萎靡幾乎丟了飯碗。
想找人說說話就拼命打手機,對不同的人講相同的話,最後手機費多到付不起只好停機。
無聊就到KTV,一個人獨霸一間包廂,唱到深夜嗓啞才嘎然回家。
想吃阿媽的菜就往西門町的頂樓餐廳一坐,滿桌點來的港式點心慢慢獨享,一邊喝茶一邊看著別桌的團圓。
最熱鬧的陪伴是西門町不定時上場的簽唱會,小新經常擠在陌生人的沸騰裏取暖。
日子一久,看小新吃什麼就知道今天是幾號。月初常發現一餐好幾百元的發票,月中吃泡麵,月底就在家拿白米煮稀飯度日。
.......................................
94年11月小新住進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的台北市松德團體家庭(如今搬遷後更名為三興團體家庭)。住進團體家庭的小新下班就迫不急待的衝回「家」,每天的飯桌上總要說上一遍:「最幸福的事就是下班後不用到處找吃的,可以直接回「家」吃飯!」。
她開始學習自己記帳,把每天的花費用心留下記錄,以前每兩三天就跨行領錢,收據明細一大疊,現在老師卻得鼓勵她領一點零用金放在身邊,小新反而振振有詞的說:「我吃「家」裏,用「家」裏,等25號發薪水那天再去領!」。
住進團體家庭的小新像找到軌道的星星,在愛與自律的生活裏愈發明亮!
小新在三十歲的那年找到家,重新生活!

後記:小新住進團體家庭一年多,慢慢減重9公斤 並維持健康體重,她開始輕瑩雀躍的穿起裙子;而原本久欠的手機費也分期還清,除了工作賺錢獨立支付自己的居住生活費外,她的存摺裏開始出現「存款」,存款裏有一個逐漸成真的夢──去香港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