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返鄉探親有感

鷹眼策略管理顧問公司首席顧問 常昭鳴
   早年追隨父母渡海來台,匆匆一甲子,離家時年紀尚幼,對家鄉印象模糊,而人、地、事、物即使略有片段,卻始終無法連貫。二十年前由於兩岸開放伊始,曾返鄉做了一次短暫停留,來去僅僅兩日,連走馬看花都談不上,更不用說深入瞭解,粗淺的感覺是落後雜亂,談不上有何建設,尤其是衛生條件實在令人望之卻步,真不知當年如何能在如此惡劣環境下生活,亦很感嘆鄉親們仍是怡然自得,不以為苦,對人們的適應力的確感覺到了不起,逆來順受的民族性深感敬佩不已,但疼惜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二十年來亦曾數度與友人參加旅遊,但以觀光景點為主,一度返鄉盤桓數日,與親友們會晤,兩岸阻隔數十年,雙方生活條件落差甚大,見面時亦僅僅寒暄問候,未有更多交往,在經濟上略為給予幫助,雙方情感漸能交流,陌生感也漸漸打破,可以有較深入的互動。而市面上感受到經濟活動慢慢在加強,地方建設也有了小幅度的進展,當然人們的生活條件開始有了改善,最不同的就是衛生設施改進最明顯,人們的臉龐漸漸有了笑容,這樣的改變很普遍出現在鄉里的各個角落,也使我們這些海外遊子感到欣喜,也為鄉親們由衷地感覺慶幸。
  
  日前筆者因為家鄉至親有幾件大事,其一是房舍改建拆遷,地方政府承辦單位執行拆遷過度激烈,引發拆遷戶居民心生不滿,再加上為了委辦拆建廠商的商業利益條件十分嚴苛,屢次爆發衝突,筆者一位至親在爭執中引發心臟不適,緊急送醫,不幸回天乏術而往生,家人痛心疾首,但事已發生,無可追悔,筆者兼程返鄉祭拜,以盡倫常。其次另有子姪輩出外發展,並在外地結婚生子,因此亦前往當地見一見這一對璧人與新生男丁,同時亦在當地停留數日,除了與至親團聚外,亦在近郊的幾處名勝古蹟遊覽,前後十日之間遍及蘇、浙、徽三省,由子姪晚輩陪同,雖說都是蜻蜓點水,但也接觸許多不同人物,見到許多事物,因而有感而發,撰錄一些瑣事,抒發諸多感觸,不敢說是否能激起迴響,但至少希望對年輕人提供一點古稀老人的想法與看法。
  
  首先,談談鄉間與市區的基礎建設與環境美化設施。筆者所到之處,公路交通均建有高速與快速道路網絡,可謂十分便捷,兩側路樹綠意盎然,路中央分隔島也已栽植花木,高架路亦有多層,縱橫交錯,沿路設有休息區,也精心規畫公園化,停車休息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筆者印象深刻,無論公路或休息區地面潔淨,以往雜亂情景已不復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抽菸與隨意吐痰的習慣仍是所在多有,可見生活習慣仍有待提昇。行車在市區喇叭聲較之以往少,但仍舊是震耳欲聾,噪音十分惱人,而高速公路上則是垃圾任意丟往窗外,且隨意開窗吐痰,習慣令人無法接受,這幾點可能還要一段長時間加以改進。
  
  其次,仍是生活習慣問題,遊覽區或是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旁若無人的高談闊論十分令人不敢恭維,排隊習慣一擁而上幾乎隨處可見,對老弱殘障更是談不上禮讓,斑馬線形同虛設,筆者年邁所幸有子姪扶持,還算幸運,否則真是不堪設想。
  
  再來談談由於一胎化,且幼兒多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溺愛自不在話下。有一次筆者一位表兄的孫女來探望,並有一位六歲的幼兒同行,筆者忝為曾祖輩,因此設宴款待,主、客尚未入座,該名曾孫輩幼兒開始使性子先行用手取食,並大鬧要指定喝他所習慣的飲料,此幼兒父母亦無法制止,辯稱因祖父母寵愛,他們亦無法管束,只能任由幼兒哭鬧,非達目的不肯罷休,如此教育此子未來長大會是何種發展,實在令人擔憂。
  
  另外,筆者的子姪四十歲出頭,在中學擔任教職,自幼其父母自然寵愛有加,費盡一切心力培養成人,現已娶妻生子,本性應屬善良,但一切得之於父母,對於自己如何拿捏分寸,對其父母或是妻女,脾氣暴躁,態度惡劣,動則大聲吼叫,出言不遜,筆者以為僅此子姪如此,想不到此種現象並不少見,明顯印證父祖溺愛,缺少正規教養的惡果已然普遍存在。而小輩徒小只知長輩供養不虞匱乏,不知自己應該如何努力、對父母應善盡孝道、對子女應善加教養。
  
  不過短短數日,並非全然看的是負面現象,也有筆者一位孫姪輩,目前就讀大學,攻讀軟件系統規劃,此女隻身住校,其父每月供給日常生活費用,自己將生活費存入校方提供帳戶,校內食宿均有安排,有宿舍與食堂,校區環境非常優美,校內各項設施憑存摺卡消費,憑卡出帳,不需付現,非常方便,筆者一行由孫姪女安排住宿於校內招待所一晚,費用僅人民幣一百六十元,價格十分公道,而且清潔舒適,係屬三房一廳的家庭住宿格局,由於學校座落於郊區,招待所主要是提供學生家長來探視就學子女時住宿之用,設想周到,這是筆者第一次見識到學校有如此貼心的安排,也樂意特別一提。
  
  因為此行所接觸到的多是筆者子姪輩以及隨興所見所聞,並未一窺全貌,或有以偏概全之見,不過臨結束此一探親之旅,特邀子姪輩餐敘,席間,不免以古稀之年倚老賣老一番,向子姪晚輩們提出一席勉勵之語,此即為所提的所謂「心六倫」感言。
  
  筆者以為,為人處世首重進取心,一旦立定志向即應以負責完成的責任心與決心,而下定決心後自然不屈不撓的發揮耐心與恆心,有此五心,最後應該常保赤子之心。對於赤子之心,筆者在某一景點參觀佛教文化中心時,看到入門處有一尊高達四層樓的觀世音菩薩金身,在一樓處向上仰望,觀世音菩薩面容微笑而慈祥,走到二樓上觀看,則觀世音菩薩卻是含淚憂戚的面容,導遊解說,此意在於菩薩慈悲為懷,亦即佛家所說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悲天憫人心懷,而赤子初生,所能表達者,唯悲喜哭笑而已,因此,筆者勉勵人生在世,理應常保赤子之心,並將之衍伸為慈悲之心即為此意。
  
  綜觀以上所謂進取心、責任心、決心、耐心、恆心等五心,並能常保赤子之心,亦即常懷慈悲之心,筆者將之併稱為「心六倫」,願以此與年輕朋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