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最自然的淳樸生活

 黃李棉花
  即將六十歲的我,從小生長在屏東楓港村,一個依靠台灣海峽,務農為生的三合院。印象非常深刻,九歲那年家中的大長輩,阿公,就派我負責掌管家中廚房的大小事。第一次使用大爐灶的我,根本不知道煮飯除了要燒材、洗米之外,重點是還要在米中加水才行,似懂非懂只顧著貪玩的年紀,即使聞到燒焦味,一點也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傍晚,向來以嚴格著稱的阿公,看到十二斤的米就這樣被我糟蹋掉了,儘管不捨卻沒有責備我,只是教我再加入黑糖水拌一拌就又可以吃了。正當全家二十九個人,吃著又黑又苦又甜的晚餐時,阿公為了鼓勵我而告訴大家:「凡事都是從經驗學起,要有心研究,有壞才會有好」,此後,無論我煮的口味有多難下嚥,大家總會分擔著吃,一方面為了鼓勵我,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捨不得浪費食物。

  阿公當時是村莊裏的「保正」,等同現在的村長,每年夏天丁香魚盛產時,只要天氣好阿公先是找隔壁鄰居出船捕魚,而後換我負責爬上屋頂,將煮過水的熟丁香舖陳曬乾,為了防止被野貓偷吃,還得陪同丁香魚一起曬太陽,隔天再跟阿公駕著牛車,一包一包的載去送給居住山裡頭的原住民。起初我很在意,為何要把辛苦捕來,而且是我好不容易才曬成乾的魚送給別人?沒想到阿公卻說:「山上的小朋友跟妳一樣都還很小,魚的營養成份可以幫助他們的骨骼成長,把魚曬成魚乾是為了防止一下子就腐臭不能吃,我們就住海邊很近,吃得到當天捕來的新鮮魚湯,比起他們妳好很多不是嗎?」,聽阿公這樣一說,跟魚乾比起來我確實比較愛吃魚湯。也是因為這樣,我才知道為什麼,平日總會有人專程送山豬肉、野雞…還有我最愛吃、而且只有原住民才有、又甜又Q的超好吃玉米到家裡來。

  記得有一次,隔壁來了一位陌生叔叔給了堂哥五毛錢,要堂哥幫忙把狗趕進他手中的布袋裏面,堂哥心想:『這隻狗每天都跟我們玩在一起,要把牠趕進布袋裏這很簡單啊!』,晚上阿公問到我們今天怎麼有錢買糖果吃,得知這些糖果是如此獲得來的酬勞時,生氣的不得了。當時阿公有一個規定就是,只要我們其中有一個人犯錯,都得全部一起受處罰。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我們由小到大,全部沒飯吃還得一排排的跪在大廳前,跟神明還有祖先懺悔。當時阿公說:「這隻狗每天都陪你們玩還會幫忙看家,怎麼人家說給錢你,你啥麼都不知道就去做傻事?!」,聽阿公一說才知道,原來對方是專門捕狗來販賣食用的,也因為有了這次教訓,我們才開始知道有些事情可為與不可為的原則。

  嫁來北部三十餘年了,拿過去務農的生活,跟科技發達的現在相互比較,確實當年的物質生活真的很缺乏,但當年每個人卻因為相互分享,與互通有無而過得很開心。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是因為阿公的嚴格與教導,才讓我們在生活中很自然的做到許多一輩子很受用的觀念。像現在平日我都清晨四、五點的起床到菜園抓蟲、澆水,有空的時間就騎著摩托車,載著「很慢」的新鮮蔬菜分享給親朋好友,大家不僅會稱讚我種的菜特別好吃,如果有好康的也會回饋給我。拿過去跟現在的生活比較起來,雖然現在的人物質生活很豐富,但是我卻覺得似乎比較冷漠、難以接近、不開心。以前我們有得吃、有得穿、有得用就會很珍惜,記得以前要是有買新鞋,因為怕鞋子會磨破,所以都會捨不得穿,而將鞋子「背」在肩上去學校,反觀現在的人,有好幾雙鞋子穿也不快樂,有車子開也不快樂,所以我常常在想,如果大家像過去那樣,互相幫忙、比較簡單的過生活,每天應該就可以過得很快樂、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