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和人權

淡江大學德文系學生 林庭孜

  前些日子我在開往淡水的捷運上聽到兩位媽媽的對話,其中的對話內容始終離不開分數,說著孩子考幾分和那個分數在班上的排名是多少,他們的孩子只是默默的坐在旁邊...

  這個畫面令我不經回想起國中時期的自己,當時我拿著分數不太好看的考卷回家,其實不太好看的分數以現在來說也不算低,85分!這個分數在某些資優生的眼裡算是不高的分數,在某些人眼中卻是還不錯,這其中如何定義?完全是靠父母或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去定義。

  雖然很多父母都會說:「我不在意我的小孩考幾分,只要他不學壞就好。」但是當孩子把成績單拿回家時,有哪位父母真的沒有看分數?就算是代表品德的操行成績也是分數,每個孩子的求學階段都離不開分數,如何在分數與孩子的人權中取得平衡需要親子的互相配合與探討。

  但是也不能說對孩子的成績不需要有要求,而是取得平衡,舉一個例子來說,有個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而作弊,作弊後是拿到好成績,但這位學生的品行與做人態度卻不及格,社會上常有許多因為拿得好成績而壓力過大,甚至得到憂鬱症或是躁鬱症,想不開的人縱身一跳,結束自己的生命。

  天下的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或成鳳,其實到學校學習知識是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生活上可以照顧好自己,成長過程其實容易感到忐忑和迷失方向,父母的陪伴和諒解也是非常重要的,時代日新月異的改變,父母親不能把自己曾經受過的教育方式原封不動的用來教育下一代,親子之間的關係需要靠溝通和諒解來維持,父母親和孩子間亦師亦友,有時還是要有做父母的榜樣或是威嚴,一個孩子的好壞並不單單只是靠分數來分辨,我想孩子最重要的不只是腦袋裡的東西,心裡的東西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