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物資一小步 環境保護一大步

退休幼教老師 陳黃育幸

  以前常聽長輩說客家諺語:「立春落水透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透過生活經驗,觀察春夏秋冬氣候的變化循環,有一定的軌跡,萬物生長依循自然,像春茶和秋茶的採收期不一樣,聽製茶的專業說,春茶經漫長的冬季受大自然的孕育薰陶,到春天長出新芽,採收做出的茶比較優質。

  然而近幾年氣候變遷,在台灣玉山四月降下大雪深達六公分,同一天在台北街頭卻炙熱,民眾換上夏裝迎接陽光普照。原本一年有四季,現在一天有四季,考驗人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因為氣候的變異,世界各地天災不斷,探究原因是人類過度耗損大自然資源,讓地球失去平衡。

  因為不平衡,生活的環境也變得不安全,4月25日國道三號道路的走山令人怵目驚心,原本好好一座山,因為人求便利,中間硬把它切割開出一條路,原本延伸至河谷的岩石,從中被切斷,雖用岩錨固定拉住兩邊,但等時間久了鬆脫了,便發生嚴重的災害,這就是沒有尊重大自然的地理環境,受到大自然的反撲,直接傷害到人民的生命財產。

  除了自然環境的改變,社會環境的變遷也很大。年過七十,記起小時候,那時工、商不發達,農業社會靠老天爺吃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辛苦的耕種,只要溫飽就很滿足。老一輩的人會教導子孫們,愛惜物資、珍惜食物。住在客家莊,生活儉樸,那個年代想吃魚肉是一種奢侈的想法,平時省吃儉用,過年過節才能嚐到魚肉的滋味。

  現在工、商發達科技進步,物資豐富,卻養成許多年輕人養尊處優,好高騖遠,不務實,不懂得敬重師長,不愛惜自己、不懂得愛護周遭的人、事、物,以致於道德敗壞,這些現象看在眼裡內心無限感慨。

  要改變現況,要用心思考與反省,好好的善待周遭的萬物,用心愛護大自然,每個人從自己做起,重視環境保護。例如:每日生活中最方便取用的塑膠袋,用完隨手任意丟滿天飛,它不易腐爛造成環境莫大的汙染;廣告紙滿街發浪費資源。以前的人用草綑綁物品,用紙袋或布袋裝東西,布袋洗了再用,草或紙當材火燒,烹煮食物,不浪費資源。

  地球遭受人們的傷害已達極限,救地球從每個人開始,我們要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用心愛護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教導孩子們在現實的生活中,要珍惜資源懂得惜福,用善心善念與萬物和諧相處,人人做好環保是世界公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