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惜福 讓社會更祥和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台北縣榮民服務處社區服務組組長 沈金穎

  小時候,父親常在外地奔波,幫人插秧、割稻;母親除了須照顧六個小孩之外,偶有農作零工也不放過,為的是能多掙取些微薄的工資貼補家用,因此在母親下田工作時,我跟姐姐就得負起養雞、鴨、煮飯及照顧弟妹的工作。

  及至年紀稍長,每當村人收割農作時,總須跟著姐姐休課,一同去撿拾掉落在田裡的稻穗,零零星星的稻穗掉在地上並不起眼,但總也能積少成多賣點錢,或許是我們像蒼蠅般圍繞在他們週邊,影響他們收割,因此有些農夫會狠狠的踩上我們一腳,讓我們的小腳深陷在稻田的爛泥裡,耗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把腳從泥巴裡拔出來,但我們並沒有就此膽怯而打消繼續「搶糧」的念頭,還是死皮賴臉地陪伴著他們一直到收割結束,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有什麼比三餐的溫飽還重要。

  或許您還不知道,當時鄉下比較窮困的人家,是捨不得吃白米飯的,三餐主食是以地瓜籤(是那種收成後剉成絲,曬乾後會變成灰黑色,硬梆梆的地瓜籤)加少許白米煮成,看顏色就不討喜,吃起來更是難以入口,一直到小學六年級才能把地瓜籤撥到旁邊挑白米飯裝便當,菜呢?那就更別說了。     姐姐小學畢業後,為幫家計,即獨自到台北當美髮學徒,在我高一那一年,她卻因為一場意外的車禍,結束了二十二年多舛的人生,當時內心的不捨與不平可想而知。後來考量家裡環境與自己未來,我選擇了就讀軍校,起初父親雖然不太同意,但我告訴他,我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他也就沒再多說些什麼了。

  軍旅生涯,一路由連隊基層幹部到國防部高司幕僚,發展尚且順遂,惟民國95年考量父親病情及一雙子女升學準備,毅然以上校階級報退,在孩子錄取理想學校後,曾在物業管理公司擔任主管職務,雖然退伍後,生活上還不愁吃、穿,但內心好像還欠缺什麼,有時下班回家後會有股莫名的悶與愁,該不會是退伍症候群吧,於是離開了那家物業公司,休息一陣子再說。

  直到有一天從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服務處網路上發現一則徵人啟事─需社區服務組長一職,有幸獲得甄選錄取,開始我社區服務的工作。

  我的工作是負責關懷訪視戶籍所在地的散居榮民,並提供有關服務照顧、就養、就醫、就業、就學服務及政府(非政府)社會福利資源諮詢與轉介服務,對單身獨居的老榮民,尤須三天兩頭探視一次,如同家人般給予噓寒問暖,萬一它們病重無法自行就醫時,還須親送他們到醫院,所以手機一向是24小時處於開機狀態,年來服務及轉介個案不計其數,對人生也有不同的體悟,雖然原來的物業公司曾多次來電希望我回公司幫忙,但都被我所婉拒,我告訴他們,這份工作報酬雖微薄,但能讓我得到快樂,而且有意義,以下略提兩則小故事來說明。

   日前服務區的特照(單身獨居)榮民陳伯伯透過同鄉友人打電話告訴我,他因中風緊急送醫住院治療,當時顧不得還在開會中,我向主席請示後離席,隨即趕往醫院,陳伯伯看到我時,想撐起不聽使喚的上半身,以示禮貌,為我所勸阻,在他緊握我雙手時,卻見他潸然淚下,一位早年因時代動盪,隨軍渡海來台,終生未娶的孤獨老人,雖然住的是一個月需租金伍仟塊的破舊矮舍,吃的是冷菜飯,都還能甘之如飴,惟一欠缺的就是如同親人般的那份關懷。

  另一則是某日早上本服務區年輕榮民前一日偕同家人出遊騎乘自行車時猝死消息見報後,第一時間趕到其府上關心,家屬深表詫異與感激,由於這位榮民是家中主要經濟支柱,往生後留下老母親、配偶及三名未成年子女,未來生活確實堪虞,案除協助申請急難救助金外,並另轉介縣政府社會局評估扶助,以減少社會問題。

  相較於過去,我們的社會熱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冷漠與不關心,以致問題層出不窮,若是每個人能做好事、說好話,懂得感恩、惜福,進而回饋社會,讓社會充滿真、善、美正面的力量,相信這個社會會更祥和,更宜居,拙作難登大雅,謹藉此一隅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