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環境的尊重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 李政璋
   從當年的設計系學生,就業後繼續從事產品設計、設計管理、專案管理,一路到目前的總經理幕僚工作,其中從動手實體的設計到一個企業體的策略規劃,從探討涉及產品設計上美學、人體工學、機能之關係來考慮使用者問題的核心,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原物料取得、製造、運送、使用、廢棄,到一個企業對客戶、員工、投資人、供應商和社區的責任,發覺產品設計或者說企業最基本的考量,還是以人的需求為主。

  設計是日常涉及的行為;尤其在今日一個容易將個人慾望兌現為實物的社會。需要的慾望,就產生了新的應用工具,不同的慾望產生不同的工具而互相衝突,因此造成不協調,進而破壞我們的環境,諸如此類,科技的成就帶來許多社會、環境問題。至此,回首這三十年,我終於深深體會且堅信當年在學校的設計方法論中體悟『我們迫切需要一種工業社會飛躍進步的抑制劑及人類與環境調和的媒劑』,運用在不論是產品從搖籃到墳墓(Cradle-to-Grave)上或是企業的永續經營上。

邁向低碳願景
   地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氣候變遷引發的自然災害不斷,人類文明發展,由物資缺乏年代,到資源充足以致浪費,導致能源資源耗竭,生態環境倍受威脅。麥可諾貝爾博士就曾表示,儘管文明持續發展,但人類並未學會與地球和平相處,甚至今日的科技文明生活,就是以地球資源作為代價的。再則,全球能源吃緊,物價高攀,企業經營的困難度越高,因此降低成本,創造更多的營運效率,正是多數企業所追求的管理策略,而節能減碳正成為全球企業相當關注的綠色議題。

  有鑑於此,低碳的理念陸續落實在公司的各個層面,舉凡辦公室、廠區和宿舍照明系統更換省電燈泡,午休時間隨手關燈,響應新廠區綠建築節能規劃,並從設計著手,從原料選擇到減少設計零件數,共用標準化,包裝減量以增加運輸效率,以及物流規劃包括運輸知倉儲廠址最佳化,縮短運輸距離,落實精實生產,提升生產效率,以及供應商協同合作,實施供應商碳管理教育訓練,和供應商碳排放盤查,以及要求供應商包裝材回收重覆使用,並自2008年起先做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再從2009年導入資訊管理系統讓資料收集更準確,2010年訂定及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

訂定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
  事實上,尤其我們是以專業製造服務為主的企業,在訂定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之初,我們也著實傷腦筋,何種指標才能適切反應出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評比,最後我們先以每單位營收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希望每年可以降低1%為今年目標。

   各位不要小看此1%,可以想見,隨著企業必須每年的持續營業額成長,事實上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一定會隨之出貨量增加而增加,因為以一般電子專業製造產業來講,電力耗用佔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95%以上,其中又以製造基地佔絕大部份;但各位也許不知道隨著資訊產品的普及,每年每台的平均售價?逐年下跌,舉例來說,以企業去年總出貨量為3,000萬台電腦產品,今年要達到年營業額成長20%目標,就不是單純只是增加年產量到3,600萬台以上,而是隨著平均售價每年以10%以上下跌,就要至少達到年產量4,000萬台才能達成年營業額成長20%的目標。

  這裏面的含意是指企業的年度目標營業額要成長20%,事實上總產量?是至少要提升30%以上,相對電力耗用也幾近同比例增加,假設企業沒有做任何突破性的改善,相對在每單位營收之溫室氣體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量一定不減反增,故在設計和製造的效率一定要做大幅的提升,才有機會達成此每單位營收之溫室氣體排放減量1%的目標。

回收是下一輪綠金產業
   你想過被你換掉的手機將丟棄在哪裡?你知道舊的筆記型電腦最後的下場是什麼嗎?隨著電子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不但廠商推出新商品的速度加快,使用者汰換電子產品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但過去製造電子產品的成份中,有許多含有汞,鉛等對環境有害的有毒成份,當你丟棄這些廢棄的電腦,手機,數位相機時,也等於直接對大自然環境造成污染和傷害。

  2009年金融風暴橫掃國際經濟,在全球各主要產業幾乎均呈衰退的情況下,我們企業卻逆勢投資,宣佈入股國內一家回收公司,將微笑曲線中間底部的製造向右延伸到回收服務。這一期天下雜誌《2010 五月份》也提到,回收不只是環保,也不只是單純買賣廢棄物,而是能從中提煉出黃金等高價金屬。據國際研究兼顧問公司Gartner估計,今年全球桌上型加行動電腦總共會賣出三億六千萬台,手機行動裝置達十二億支。台灣以電子專業製造服務著稱,囊括其中大部分的製造,既然可以製造產品,自然也可以把廢棄產品拆解、回收、再加工加值。從廢棄物中提煉出高價值的金屬,達到減廢以及讓資源能重覆被使用。如此利人─協助品牌廠解決終端問題,也利己─到世界各城市「淘金」,建立環保形象。

結語
科技的成就,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這些後遺症包括:
(一) 大量生產與勞力分工,導致一貫作業中的分工專精,一個蘿蔔一個坑,各步驟的人員不能統籌整個作業,及不了解對社會的整體貢獻,心智固化於某一專業知識技術上,不能突破萃囿的界限,成為社會文明被帶動者,而不能帶動整個社會文明福祉。
(二) 一些工業產物的實現 由於沒對使用環境及整補環境的仔細了解,不當的應用,如山寨手機的流行,導致對健康和安全的危害,如汽車的大量使用,造成能源問題和交通擁擠,噪音及空氣污染的問題等等。
  面對地球只有一個及留給後代子孫一個永續美好的生態環境,個人需從自身做起環保,減少浪費,積少成多,企業必須跳脫出傳統的思維模式,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更迫切需要一種設計者和企業的綠色思維,來綜合環境的欠缺、從問題的定義,在設計之初就做好環保考量,各種層面的探討,歷經一步步有系統研究的步驟,到解決問題方法產生付之實行,調整人類進步的步調以避免自陷於文明所掘的深淵,而造成對大自然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