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刑與寬法

台灣台中看守所所長(退休) 吳正坤

  對於監獄,在社會法治惡化時,衛道之士主張「嚴刑竣法」、「殺一儆百」,於是刑罰「應報主義」思想澎湃。惟在承平時期,宗教家「慈悲為懷」,主張「教育刑」,感化主義思想瀰漫。監獄由所詬病之「黑牢」搖身一變為「學校」,於是乎,監獄矯正處遇也衍生管理透明化、處遇科學化、生活合理化、教誨學校化......不一而足。

   國定刑罰政策,因人因事而異,有時候含獄政管理者,無所適從。

   在國內,君不見同屬法務部長,前馬英九部長與前廖正豪部長,行事風格,均為不同之寫照。 本欄且暫不表國內,先引用國外例子......。

   一九九七年馬來西亞的監獄以絞刑、鞭笞等酷刑聞名,最近,獄政機關慈悲為懷,決定對受刑人實施溫情管理,希望有助於改造作奸犯科者的心靈,但卻引發輿情反對聲浪。

   全國監獄總監「查曼干」認為,讓犯人和外界多接觸,可幫他們改過遷善。對記錄良好和即將出獄的囚犯,讓他們在開放方式不會見親友,優惠的方法包括:穿便服(不穿囚衣)、免手銬,沒有玻璃窗隔離,讓大家感覺自在從容。至於被拘留在戒毒所十三個月以上、行為良好者,可在一間刻意營造「回到家」的房裡,和妻兒及家人促膝長談及擁抱,讓彼此親密接觸、交流情感、互訴情衷,幫助沈溺於毒海的嗜毒者重生。

   平日也試每個囚犯有打電話的機會,即每名囚犯獲准撥一組電話號碼(僅此一組),受話人是妻子或父母,但通話全程錄音。這個點子,來自改造不良少年的實驗,自從麻六甲葛尼感化院允許收容的少年撥電話給親人後,許多叛逆小子馴服多了,證明最好的改造人心方式是天倫之愛。(按:我國早在馬英九前部長時代,開放收容人電話接見)。

   至於暫時被羈押在拘留所的嫌犯,警方將准許他們不必吃難嚥的免費「咖哩汁拌飯」,可以自己掏腰包到食堂選購食物,但每天的花費以馬幣十元(約新台幣一佰一十元)為限。(在我國監、院、所,係以二佰元為限。)

   對上述基於人道立場的作法,有人贊成,但反對者亦眾,理由是,如果犯人妨礙社會秩序之後入獄,在「享受免費膳宿」之餘,還獲得各種寬待,此種「婦人之仁」如何向奉公守法的納稅人交待?監獄是再教育之所,用何種教材?煞費周章。這是馬來西亞政府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