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遲之前-防止族群分裂 當政者應立刻此曲的行動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謝宇程
  台灣在民國五○年代開始,外省籍青少年與本省人青少年互相傾軋、聚伙打架,或尋求自保,漸漸形成幫派及角頭組織。1960代,外省為主的竹聯幫和四海幫形成,加上各地角頭組織,成為日後黑金猖厥、毒品氾濫等等社會問題的病灶之一。雖經數次全國性掃蕩,省籍問題在社會中已日漸消散,但暴力幫派問題仍持續至今。今日,東南亞婚姻移民的第二代,俗稱的新台灣之子,是一群在社會經濟處境上十分不利的孩子,在他們生長的過程當中經歷的族群衝突及歧視,可能更甚於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的摩擦。今日,政府若不及早採取措施,增強教育體系、社會服務體系對於這個族群的幫助及保護,十餘年後,重蹈60年代覆轍的可能性,實可謂極高。

  依筆者粗淺的觀察和推測,雖然個別差異必然存在,但至少一部分東南亞籍配偶及其子女所面對的處境,可略述如下:

1.母親中文能力較弱,難以給予學前、課外之學業指導。學童之語言及各種能力, 相較一般子女,可能輸在起跑點。

2.部分新台灣之子的父親年紀較大,部分有生理方面的劣勢,也常導致家庭窮困; 父母謀職不易,有工作者往往超時加班,對教導孩子常有心無力。

3.部分國人與東南亞籍配偶結婚的原因,並非基於自由戀愛,而是基於「傳宗接代 」的需求,也導致日後家庭關係不易和睦,對孩子心理有負面影響。

4.東南亞籍配偶的第二代,在膚色、五官、髮質等方面,仍有可辨視的特徵,學童 若未得到妥善教導,容易發生排擠、輕視、欺凌的情事。

5.家庭、經濟、社會等等不利因素,可能造成學童學習意願、學習成就低落,教師 若不了解,可能視為孩子「笨、不乖、頑劣」;具權威地位的教師對學童不認同 ,可能造成情況惡化。

  上述概略的描述,當然不適用於每一個新台灣之子的處境;但是,東南亞配偶子女,確實很可能面對多重的劣勢,並且較易成為低社會成就,能力低度開發、低社會認同的一群人,較易退縮至社會邊緣,與主流社會脫節。如果未能妥善培育這一群孩子,未來在台灣發揮潛力,無疑是極為可惜,甚至堪憂的。為預防此可能性,我國當局宜採行具體對應及預防措施,試擬如下:

1.大規模研究調查東南亞移民家庭情況、子女的就學狀況:就筆者有限的了解,學 術界、政府部會對於東南亞移民的相關研究並不少,但是仍缺乏大型和全面的調 查,作為政策制定的基礎資料。建議教育部、內政部移民署,設立大型調查研究 ,並且每五年更新和追蹤,探討下列重要事項:

  (1)東南亞婚姻移民家庭數量、分布、經濟情況、夫妻就業情況、移民者語言能   力、家庭生活品質等。

  (2)東南亞裔台灣學生的數量、分布、學習表現、輟學率、不良行為比例、人際   關係狀況(需妥善設計的問卷調查)。

  (3)各級政府、民間機構對於外籍配偶的協助措施有多少,利用率如何,成效如   何。

  (4)各級學校針對跨族群教學,有哪些準備措施,用哪些方式對老師加以教育訓練   ,是否有對於學習能力較弱、有虞犯行為的學生加以協助輔導的機制,是否   有對於族群霸凌有事前預防及事後處置的方法?

2.制度性為東南亞裔台灣學童建立基礎教育補強制度:政府宜儘速規劃協助東南亞 裔學童的相關政策,並在上述調查出爐之後,依得到的事實資料進行修改調整, 儘速推動落實。相關的補強制度包括:入學前補強教育、在學期間加強教育、溝 通及人際關係教育、自我保護教育等;甚至,各級學校應嘗試協助進行親職教育 ,強化此群體家庭教育的品質。另外,各級學校也應建構族群平等事務裁判機制 ,對族群霸凌的當事人進行保護及輔導。

3.針對跨族群教育,教育訓練我國教師,並對教材進行相應調整:台灣住民族群更 加多元,因應此變化,需要學習和調整的,絕不僅是新台灣之子及他們的家人。 更包括與他們相處的其他人--廣意來說,包括整個社會;狹意來說,最重要者, 包括與新台灣之子共同成長的學童,以及他們的教師。相關的措施應包括:

  (1)為各級學校老師編製《多元族群教學手冊》:此手冊應探討建立友善教學環境   之方法、幫助移民二代學習之技巧、探知移民二代困境及輔助措施、預防及   及排除學生之間互相排擠敵視之經驗。

  (2)透過教師刊物,推廣並教授關於多族群教學的心態及技巧:《多元族群教學手   冊》內容將偏向通則性說明、技術性指導,廣泛發送且不一定年年改版。然   而,現實世界之中的各校差異、新事件和癥狀、深具啟發性的故事,可能難   以用上述手冊包涵。因此,各校,或是各縣市(區)的各級學校,可嘗試透過既   有的教師刊物,推廣關於多族群教學的心態及技巧。

  (3)針對跨族群教學,設立種子教師、校內工作坊:跨族群教學,如同各種事務,   會有些人相對熱心,相對有興趣,相對容易上手。各校應遴選「跨族群教學   種子教師」,負責與政府教育單位保持密切聯繫,積極學習相關心態及技巧   ,依實務經驗對政府提供建言,並在校內舉辦工作坊,幫助其他教師適應多   族群教學工作。

  由於目前尚缺乏完整統計資料,東南亞裔學童生活及學習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仍難以準確斷言。政府應自「了解現況」著手,依現況及前瞻,防錯誤於未然,未落雨而先綢繆。政府不應假設問題並不存在,對可能的問題不進行了解;待社會病灶已成,對社會安定的傷害、社會要付出的代價,將是難以估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