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權談尊重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 蔡千鈺

    打從結婚當天開始,我就是單純的家庭主婦,七年半之間三個娃娃陸續報到,我成為全職媽媽,我相當寵小孩,孩子懂事以後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當然是能力範圍內。

  相對的,對孩子的期望特別高,老大從小書法、舞蹈、游泳、溜冰、心算、鋼琴等,樣樣都學,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點上。記得老大小學低年級時,有一天上午帶她到泳池學游泳,時間到了再去接她,當時為了趕下一班才藝,我騎腳踏車帶妹妹去,回程姐妹坐後面,姐妹倆差六歲,一路上一直吵,突然聽到妹妹大叫一聲,我趕緊回頭一看,妹妹鞋子不知什麼時候掉了一隻,就在吵架時,腳後跟卡進車輪,我還弄不清楚情況,又踩了一圈,一塊肉硬是剝了下來,鮮血直流,當時六神無主,腦中一片空白。幸好有一部轎車經過,好心的把我們送到附近一家外科醫院後就離開了,沒想到那家醫院不敢收,一時又找不到爸爸,只能不斷的問自己怎麼辦?怎麼辦?記得那天折騰了好久才回家,瞬間情緒崩潰,躲在房間內大哭一場。

   有一天在孩子的作文簿上看到一段「媽媽讓我學好多才藝,我每天都好忙,我並不喜歡這樣的日子。」當時看了好難過,心想:孩子,媽媽用心良苦。事隔多年如今回想,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她的想法,父母應給予尊重,這樣彼此才會輕鬆。

   為了兼顧家庭與事業,我積極考証照,投入家庭託育20年,在少子化的今天,娃娃來源有限,保母又多,粥少僧多的情況下,競爭激烈,託育工作倍感艱辛。每個娃娃幾乎是父母的唯一,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此時,保母與家長的溝通成為非常重要與深奧的一門學問,我時常提醒自己,凡事尊重為第一考量,以娃娃的福祉為優先。

   曾經有一位家長下班來接娃娃時,跟我說明天起四天連假,她想把孩子帶回去請母親照顧,如果彼此無法適應再回來,當時直接反應是怎麼現在才告訴我,我們的託育關係到此結束。事後自己懊惱了好幾天,心想對保母也該有個基本的尊重,假如當時對家長多一份同理心,我想事情應該會比較圓滿。

   當今繁忙現實社會,生活步調緊湊,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有意見不同,想法不一的情況,如果彼此能夠多一分尊重,就會少一分遺憾,生活也會比較融洽。謹此與有緣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