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著手,為人權紮根

台南市成功國民小學/校長 林清海

  台灣在華人世界中最大的政治成就就是建立一個完全民主法治的社會,不過一個真正的民主法治國家不僅於還政於民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能追求社會公義與維護人民各項權利為目標,不斷地努力。去年馬英九總統簽署了「公民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兩項國際公約,並經由立法院的審議,完成國內法的立法程序,對我國推動民主法治工作而已,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

  雖然維護人權公約的立法工作完成,但是這僅是朝向目標的實踐邁向另一步而已。其實,早在我國憲法中已經明文的規範人民的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言論自由權及宗教信仰、居住遷徙等權利,應受完全的保障。而立法、行政等相關政府機構針對人民權利的保障,也訂定了許多這方面的的法律規章,反對黨對於政府各項施政的監督亦盡到最大的努力,但是如此的社會共識,台灣的人權保障是否真的完全做到嗎 ? 去年最風光的一部電影,也造成了台灣的普遍的共鳴, 電影片名為不能沒有你,行政院甚至要求所屬行政機關的人員利用機會去觀看,電影情節主要在描述公務員依法行政,但受限於條文的規定,無法及早解決人民的困難,差點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相信這種情節不僅發生在台灣,其實在歐美國家也有類似的案例,若究其原因皆然,法律條文的制定雖經縝密的擬定與繁複的審查過程,但也僅能作大原則的規範,無法針對特殊的情況一一加以考量,因此在法規的內容中或多或少都留有一些彈性,供行政機關可依實際的需要進行必要的行政裁量,因此法令的執行者是影響執法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掌握人的因素,才能真正落實維護人權的目標。

  因此,運用教育的力量, 從根源去改變人的態度和想法,在執法時多一點的同理心和感動,相信就會有不同的結局。不過,在教育力量的運用上,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首先,從生命教育去著手,建立起彼此尊重的『心』。所有生物永遠逃不過生老病死,總有一天也都會面對這些難關的考驗,若在童年時,透過適當的教材或週遭的事件,能及早接觸這些人生大事,並且透過討論與體驗,相信就能培養出同理心。也能在面對別人的困難遭遇時,感同身受般的提供協助,而不會侷限在法條文字的束縛。

  其次,從生活指導去做起,培養出維護人權的『意』。維護人權不是響徹雲霄的口號,而是必須落實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孩子最早體會到人際間有階層之分的是親子之間,其次是師生之間。特別是教室中的師生關係,是人身處於群體管理的最開始的經驗。改變教師的管教方式,讓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相信未來當他面對不平的事件時,願意勇於主張他的看法。

  最後,從全人教育去落實,培育出健全人格的靈。人的學習內容主要包含著知識、技能及情意等三大範疇,才是全人的教育。台灣的學生由於必須面對考試的壓力,主要以知識的學習為主,偏廢了技能與情意的學習,因此雖有豐富的知識,卻不知無法表達, 甚至不敢表達。重視全人教育,讓學生不僅該表達自己的意見,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更願意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人異於天地萬物之處,在於具有可教育性 。尤其是在幼童時期,可塑性是最高的,其影響也最深遠的。甚至幼童時期所建立的觀念,其影響的時間,可以涵蓋當事人的一生。因此運用教育的力量,在人們早期的成長過程中及早紮根撒下人權的種子,相信維護人權的理想,終有一天會在台灣實現。